作者是董,一位來自中國的畫家,他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它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主席臺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刻,是董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他一生積極從事藝術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許多杰出的人才,如吳作人、傅抱石、呂斯百等。
徐悲鴻(1895-1953),漢族,原名徐,江蘇宜興市屺亭鎮(zhèn)人。中國現(xiàn)代畫家和藝術教育家。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動物、花鳥,崇尚寫實。他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代藝術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代表作品:《龔玉易》、《八馬屠》、《傷獅》、《田橫五百士》等。
徐悲鴻(1895 -1953),江蘇宜興人,當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四歲時,他進入一所私立學校,跟隨父親學習繪畫。年輕時,他穿越到日本,第二年去了法國,學習繪畫,并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多次在國外展出和出售他的畫,用他的錢幫助祖國的難民,并參加民主運動。他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主張“含蓄蘊藉,博大精深”。對于國畫,主張“善古法者當守之,惡古法者當續(xù)之,不善者當改之,不足者當增之,西畫者當入之”。擅長油畫和國畫,尤其擅長素描,能融合中西技法,形成自己的面貌。其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情感;他畫的花鳥、山水、動物也簡潔明快,充滿活力,尤其是馬馳的畫,享譽海內外。他一生積極從事藝術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許多杰出的人才,如吳作人、傅抱石、呂斯百等。
徐悲鴻先生倡導新藝術運動,堅持寫實藝術的辦學方針,先后邀請高、張大千、、顏、龐薰琹、、吳作人、黃君璧、、傅抱石、黃仙芝、秦和楊健侯等著名藝術家在此任教。同時,徐悲鴻的藝術教育體系是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代表了中國現(xiàn)代藝術教育的主流,引領了中國現(xiàn)代藝術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方向。新中國成立后,該系先后更名為南京大學美術系和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1999年更名為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4、開國大典油畫的作者及當時的背景作者是董,一位來自中國的畫家。背景:1951年初,中國革命博物館根據中宣部和文化部的指示,開始籌備三十周年畫展,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和中央美術學院領導蔡若虹、蔣豐、王朝文具體組織實施,1952年底,董受中央美術學院委托繪制此畫,歷時約兩個月完成。開國大典油畫簡介:《開國大典》是中國畫家董于1953年完成的一幅著名油畫,它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主席臺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刻,是董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文革期間,由于政治原因,原作不幸被兩次修改,破壞了藝術的真實性,2011年6月,為慶祝建黨90周年,油畫原作首次對外開放,該作品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