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十一年宋金議和,紹興三十一年,海陵王完顏亮撕毀協議,率兵大舉南侵。金愿意與南宋議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三、議和并沒有減輕多少養兵的壓力,在紹興十年的時候,南宋軍隊大概有三十多萬,兩邊愉快合作,就這么把南宋給賣掉了,一、最常說的,就是南宋雖然屈辱議和,但至少換得了和平。
1、南宋和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那么金能不能算是正統王朝?
宋臣屬關系上來說,金國當然可以說是正統王朝。金國自己以正統自居,南宋皇帝需要接受金國皇帝的冊封,元朝滅金、滅南宋之后,編修了《金史》和《宋史》,將宋與金并列為正統王朝。那么在當時以及元朝時期來說,金國是正統,這是無疑義的,但是呢,后世卻又改主意了——認為金國不是正統。這也有自己的理由啊:金國龍興之地以及主要統治區域并不在傳統意義上的中原(但是他們確實統治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后來還遷都到了開封);金國與中國的正統王朝沒有傳承關系,這個倒是真的——隋唐梁唐晉漢周到北宋和南宋是有傳承的,但是金國是突然蹦出來的;另外,金國的主體民族是女真,不是漢族,
2、金國為什么同意和南宋議和,為什么不把南宋滅了?
北宋被金國滅亡,并不能說明金國有多么的強大,而是因為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趙匡胤怕武將造反,采取了剝奪武將的統兵權,用文官統領軍隊的制度。到了宋徽宗時,因為重文輕武,更是到了軍事實力暴弱,無帥無將可用的地步,因此被金國趁虛而入,虜走二帝,金愿意與南宋議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經過連年的戰爭,到了南宋時期,已經有了像岳飛、張浚、韓世忠等眾多名將,軍隊的作戰能力加強了許多,雖然比金國稍弱,但是,金國想一舉消滅南宋是不可能的,
3、你如何看待南宋趙構秦檜與金國的議和?
謝邀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宋金簽署的第二次紹興和議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最損害國家利益、最打擊民族自信的“和議”,沒有之一。從此,南宋對民間開啟了殘酷壓榨、盤剝模式自1840年一鴉至滅亡,滿清因屢屢簽署喪權辱國的條約而被稱為[誤我中華三千年],現在我們就拿對一國賠付最多的“馬關條約”與宋金“紹興和議”進行對比1.主次問題紹興和議:臣構言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弊邑永有憑焉。
馬關條約:清帝國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為訂立和約紹興和議,南宋徹底放棄了正統地位,自認藩屬,向上國大金稱臣;馬關條約,雙方互稱“帝國大皇帝”,是平等關系,放棄天朝上國的地位與倭國對等已經讓慈禧被罵成了一條狗,那么自認藩屬的趙構應該被稱為什么?自然是狗都不如。2.割地問題除了按照和議,南宋割讓唐、鄧,以及商、秦大半,放棄和尚原、方山原之外,紹興十六年二月,南宋方面追加割讓了金州豐陽縣、洋州乾祐縣,
按照馬關條約,滿清要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后來因三國干涉,滿清用三千萬兩白銀贖回了遼東半島。割讓唐、鄧二州使襄陽直接暴露,南宋滅亡就直接證明襄陽的戰略地位;割讓與西夏接壤部分使南宋失去了優質戰馬來源,也阻斷了宋夏聯合抗金的可能;割讓和尚原、方山原,棄守大散關使得四川門戶洞開,和尚原葬著吳玠等南宋將士,
南宋割讓的地盤都屬于戰略要地,都浸滿了南宋將士的鮮血。甲午戰爭使滿清重新成為一個陸權國家,島嶼對陸權國家來說重要性不是特別重要,明后期領土約400萬平方公里,滿清拓展疆土后達1300萬平方公里,交到民國手上還剩1100萬3.貿易問題紹興和議:紹興三十二年四月,【癸酉,殿中侍御史吳芾言:“向來歲遣聘使,多以有用之財博易無用之物,大率先行貨賂,厚結北使,方得與北商為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9】馬關條約:中日互為最惠國待遇秦、商州是北宋重要的白銀和黃金產地,而北宋白銀最高產的熙豐年間也僅219829兩。
割讓秦州后南宋怎樣才能完成“歲貢白銀二十五萬兩”呢?唯一的途徑就是“貿易”,南宋在陸上開辟了兩條“南方絲綢之路”,西南陸路現在又稱“茶馬古道”,簡單來說就是以茶葉換駑馬;海上貿易通道稱為“海上絲綢之路”,主要以絲綢、瓷器、銀、銅錢換取香、藥、珠、扇等奢侈品,這條貿易路線不但換不回白銀,反倒【金銀銅鐵,海舶飛運,所失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