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教材循環使用并沒有上升為強制性的規定,往往不容易被家長重視。只要在宣傳方面加大力度,就可以不斷更新家長們的觀念,只要孩子愿意使用循環教材,家長們自然也就不反對了,對于廣大中小學生來在使用循環教材方面本身并沒有多大問題,只要學校有統一規定,學生們一般都會從最初的不適應,到慢慢習慣于大家都愿意這樣做。
1、武漢多區中小學循環使用教材,你覺得這種做法怎么樣,可以全面推廣嗎?
個人是不太贊同的。首先書是讀的,不是好看的,本人讀書時就喜歡在教科書上做筆記,不太喜歡單獨弄個筆記本來記,因為記在課本上,能和書本內容有機地結合,復習時就能很容易搞明白講的是什么。有的同學確實很愛護課本,一學期下來,課本上別說沒有寫上一個字,連折痕都不會有,我一直很好奇這些人平常到底是怎么樣讀書的,后來仔細觀察過他們,上課時他們基本不碰書,埋頭一邊聽老師講,一邊忠實地記錄于筆記本上,復習時也不怎么看書,專門鉆研筆記去了。
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書本越干凈的人,學習成績也就越差,其次,以循環使用書本去培育學生的節約精神,我看是有點本末倒置。學生的第一使命是學習知識,而課本作為知識的載體需要學生親密的接觸才能發揮作用,書本用的越多,才能說明其任務完成的越好,節約是一種生活態度,用書本是否干凈去評判確實流于形式主義。最后,再苦不能苦教育,課本能花多少錢?,
2、全國中小學教材循環使用,每年可節約200億,是否能實現?
全國中小學教材循環使用,這種設想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提出過,也有部分地區在實踐嘗試,但是最終效果卻并不如人意,之所以造成這種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一是在家長們的觀念里,用新不用舊,也花不了多少錢,這種觀念短期不容易改變。對單個家庭而言,在義務教育階段由于課本是免費,自然家長們的觀念里大都持“用新不用舊”的想法,
對于這種觀念的改變起來有點難度,即使到了高中階段,家長也愿意為孩子買新課本而付費。這說明對于絕大數家長來說,根本沒有考慮到環保和節約,而只是想讓孩子用新課本或教材,二是教材循環使用并沒有上升為強制性的規定,往往不容易被家長重視。對于廣大中小學生來說,在使用循環教材方面本身并沒有多大問題,只要學校有統一規定,學生們一般都會從最初的不適應,到慢慢習慣于大家都愿意這樣做,
但是對于家長們來說,卻是眾口難調。只要家長介入,事情往往會變得相對要復雜一些,因此,這需要在教材循環使用方面加強宣傳,改變家長們的觀念,如若能上升為強制性規定,則慢慢也會讓家長適應,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喚醒家長和學生們倡導環保和節約意識。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僅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全國零售數量為29.30億冊、總計259.89億元,
根據這一數據,如果全國當年零售的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能全部循環使用,1年可節約200多億元。按照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官網的捐贈標準,捐贈50萬元則可援建一所希望小學,只要在宣傳方面加大力度,就可以不斷更新家長們的觀念,只要孩子愿意使用循環教材,家長們自然也就不反對了,但是這要利用好一切時機去做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