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據侵蝕程度,指出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說明判斷理由。至今,周圍鄰市縣的老人們還說平頂山人是山上的,去平頂山叫上山,平頂山人為人熱情,十分講義氣,這次地理高考卷試卷一道玄武巖形成的地貌與后期風化一題,難哭了考生,并且上了熱搜榜,其中的地貌”平頂山“并非是河南的平頂山。
1、高考地理試卷中的此“平頂山”非彼平頂山,它們是怎么形成的?
這次地理高考卷試卷一道玄武巖形成的地貌與后期風化一題,難哭了考生,并且上了熱搜榜,其中的地貌”平頂山“并非是河南的平頂山。通過他們反饋來的信息來看,這道題難度挺大,筆者并非在高考一線上,但對這部分知識教學有一些了解,教學上不會做為高考重點來對待,因為這部分知識需要很強的實踐活動,教師授課難度大,對于習慣啃書體的教師和學生,是無法逾越的障礙。
近些年來一些大城市的孩子暑期組織夏令營活動,野外實踐了課本上講的地理知識,對于這部分考生,難度不會太大了,我們來看看下面這道題:(題截圖源于網上)(1)指出玄武巖臺地形成以來因流水侵蝕而發生的變化。臺地是地表面積相對較大的地形單元,從上圖看出臺地是由同一巖性玄武巖構成,長期在外力作用下,不斷地對地表進行破壞,其中起破壞作用最深的是流水切割侵蝕,它能把地表切割的起伏越來越多,加劇了高低差別,在此過程中形成了河谷,同時臺地面積也越來越小,侵蝕掉的物質被搬運到時其它地方堆積,形成了新的地貌,
(2)根據侵蝕程度,指出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說明判斷理由。各種地貌類型形態是時間累積的結果,臺地、平頂山、尖頂山形成于玄武巖不同的噴發時期,地殼活動總是由最初的強烈慢慢轉為微弱,最后趨于平靜,另外巖石暴露的時間越長,被侵蝕的越嚴重,形成的時間越早,尖頂山900米以上,地殼活動較為劇烈,從外力作用來看,被侵蝕的山體越來越”瘦小“,說明越早,而平頂山與臺地次之,形成的先后順序是:尖頂山、平頂山、臺地。
(3)說明玄武巖臺地上有平頂山、尖頂山分布的原因,從圖6中可以看出地表被玄武巖構成的臺地所包圍,并且沒有覆蓋山體,而且臺地的玄武巖的巖性一致,說明尖頂山、平頂山是早期形成的,還沒有風化完,至今還保留山體特征。之后又爆發一次巖漿活動,形成了熔巖臺地,針對圖六的地貌演化,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斷:很早以前,這里地殼活動非常頻繁,常有火山噴發或巖漿侵入活動,形成了玄武巖構成的山脈。
如下圖所示:形成之后,經過幾百年的風化侵蝕,山體越來越瘦小,山頂變尖,形成了尖頂山,幾百萬年后,又進入地殼活動周期,巖漿活動形成了平頂山,地殼穩定之后,此時與尖頂山一樣進入破壞作用周期,這個階段尖頂山山頂越來越尖,平頂山會越來越瘦,二者處于不同的風化階段。最后也是距今最晚的一次地殼活動又來了,但這次地殼活動不那么強烈,沒有形成高山,只是巖漿從地表中溢出,灼熱的巖漿并沿著地表緩緩地流動,并包圍著尖頂山、平頂山,冷凝后形成了臺地,
2、平頂山人有什么特點?
平頂山是新型資源城市,魯寶郟自古盛產蹚將,深受土匪文化影響,民風彪悍。至今,周圍鄰市縣的老人們還說平頂山人是山上的,去平頂山叫上山,例二人打招呼:老張,這幾天沒見你日擺哪去了?老張忙回:上山了,去老表那兒玩幾天,所以,平頂山人為人熱情,十分講義氣,再加上建設平頂山礦區的第一批元老都是東北來的,他們恪性開朗,為人豪爽,說話幽默風趣,樂于助人的秉性都早以溶化在平頂山人的血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