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一日,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宜昌城解放,市委、市政府從當陽遷駐宜昌城,五打造三峽旅游龍頭宜昌三峽旅游曾在2017年以717.4億元品牌價值,獲評國家發布的區域品牌價值旅游類全國第一。
1、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宜昌如何建?
打造區域性經濟中心宜昌地處武漢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交會處,呼漢引渝、連通中西之區位獨一無二。要與漢渝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加強跨區域工業協作、產業協同,積極承接優勢要素轉入,內看武漢,主動對接“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大力發展與“芯屏端網”配套的石墨、硅基、氟基等新材料產業,培育壯大仿制藥等新興產業。
外看重慶,向重慶智能產業看齊,在智能網聯、輕量化轉型升級等方面借鑒重慶經驗,加快向現代產業體系和先進制造業轉型,二打造區域性交通中心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戰略要沖,有三峽大壩扼萬里長江之咽喉,發展大交通、大物流產業得天獨厚。“十四五”期間,一方面,要持之以恒打造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堅持“鐵、公、水、管”齊頭并進,做好壩上壩下、一江兩岸文章,加快建設立體交通走廊,
另一方面,要積極打造長江上下游之間大宗貨物集散地、中轉地。統籌規劃綜合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和專業市場群,依托自貿區和綜保區,建設商品集散基地、交易市場和跨國采購中心,打造長江中上游物流中心城市,三打造區域性文化中心強化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宜昌公共文化、教育醫療、金融商務等綜合性功能。
建設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增加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做精巴楚、三國、移民等特色文化,著力打造一批高品位、有民族民俗特色的文化創意景區、歷史文化街區、旅游演藝表演等。依托奧體中心,積極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擴大宜昌知名度和影響力,建設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積極打造市中心醫院、市一醫院等區域性綜合性醫院。
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和綜合金融服務基地,推廣三峽股權引導基金經驗,吸引社會資本成立產業引導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金融租賃公司等新興金融機構,打造業態齊全、功能完備的金融體系。四打造生態合作龍頭環繞三峽庫區的“鄂、渝、川、湘、黔”交界地區,是三峽乃至長江的重要生態屏障,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曾明確提出建設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
進入“十四五”,可考慮以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建設為載體,探索省際交界地區經濟合作新模式,推進區域性基礎設施共建、生態環境共保、公共服務共享。更可與重慶、四川、云南等地結成生態同盟,聯合爭取全國范圍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等有利政策,合力蹚出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現實路徑,五打造三峽旅游龍頭宜昌三峽旅游曾在2017年以717.4億元品牌價值,獲評國家發布的區域品牌價值旅游類全國第一。
“十四五”期間,應打好“三峽牌”,著力建設鄂西渝東旅游龍頭,市內開展旅游資源整合,加強景區與景區之間、景區與酒店之間、景區與旅游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聯系互動,圍繞長江三峽多做文章,可嘗試推出最美濱江城市、最美長江岸線、最靚三峽風光等旅游名片。市外以三峽之名,聯合神農架、武當山等景區,加強旅游營銷與跨區域聯動,構建客源互補機制,探索實施旅游聯票制,共同打造鄂西精品旅游線路,
2、湖北宜昌為什么叫宜昌?歷史上如何得名的?
湖北宜昌為什么叫宜昌?歷史上如何得名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稱夷陵,距今已2000多年歷史。據載,楚傾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夷陵之名始于此,索隱解釋說:“夷陵,陵名,后為縣,屬南郡,”“峽州夷陵縣是也。在荊州西,”夷陵是戰國時代的楚邑,故有“全楚西塞第一關”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