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年終績效等收入,鄉鎮事業編中級職稱人員年收入在八萬區間上下,而如果是管理崗,至多不超過七萬。由于鄉鎮管理崗基本沒有升職的可能,這就意味著鄉鎮事業編管理崗人員以后除了加點工齡工資外,以后長期都將保持這個工資水平,很多人因此都改走專技崗,通過評聘職稱提升待遇。
1、鄉鎮事業編待遇怎么樣?
鄉鎮事業編人員工資待遇怎么樣?說實話,不咋樣,典型的吃不飽餓不死,適合一個人過過日子。想靠工資養家糊口、買車買房,基本不可能,更遑論發家致富,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新入職的鄉鎮事業編管理崗(已過試用期),扣除五險兩金后大致在二千九左右,加上鄉鎮補貼等福利性補貼,實際到手最多三千五。由于鄉鎮管理崗基本沒有升職的可能,這就意味著鄉鎮事業編管理崗人員以后除了加點工齡工資外,以后長期都將保持這個工資水平,
很多人因此都改走專技崗,通過評聘職稱提升待遇。但鄉鎮事業單位受平臺限制,中高級職稱比例有限,絕大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干一輩子最多評個中級職稱,拿到的工資介于副科到正科之間,加上鄉鎮補貼等,每月實際到手不會超過四千五,算上年終績效等收入,鄉鎮事業編中級職稱人員年收入在八萬區間上下,而如果是管理崗,至多不超過七萬。
2、事業編工資福利待遇怎么樣?
恭喜!這個問題問到對的人了!我是典型的事業編人員,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工資標準大學畢業后,我經過日夜奮戰終于考入一所鄉鎮中學教書(屬于事業身份),在初中上了三年的課,參加過市里統測,榮獲七年級地理二等獎一次,當時只有一張獎狀。之后晉升中學二級教師,到手工資也不高,三年之后轉行到政府單位,剛開始的時候工資才2400多一點點。
由于不在鄉鎮,邊補之類的沒有了,從鄉鎮調進縣城,教師職務降一級,工資隨之降低。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工資標準現在的單位雖然是行政單位,但自己的事業人員身份還是改變不過來,想改變身份,比登天還難,尤其是在管理崗位,任務重,晉升更是沒有希望。工作至今已經10年有余,任管理九級6年,工作上沒有什么大的前途和希望,工資也是在較低的水平,買房買車好像也只是夢,
3、省直事業單位待遇怎樣?
事業單位的工資結構主要由崗位工資、津補貼和績效三部分組成。崗位工資按照國家和各省標準執行,省市縣三級都差不多,區別主要在津補貼和績效,受財力直接影響,財政狀況好,多發一點,反之則少發。由于省級財政都優于市縣,省直事業單位工資待遇一般也比市縣兩級高,以正科(管理七級)為例,小公所在的西部省份,省直事業單位的正科工資每月扣除五險兩金、30%績效后,實際到手4700元左右,另每月有餐補、通訊補貼、物業補貼等各類補貼700左右,年終績效(考核績效加獎勵性績效)三到四萬左右,算上公積金一年收入13萬左右。
同樣級別在市里,大概在10萬左右,縣里八萬,差別主要在績效這一塊,省直事業單位收入基本上就這個情況,大家都差不多。但單位與單位之間因為權力各服務對象不同,存在一定的隱形福利差距,比如財政廳下面的事業單位,普遍就比較吃香。像政府財政項目評審中心(簡稱財評中心),因為負責政府投資項目的造價審核,多一個小數點少一個小數點對業主方特別是承建方來說就是一筆巨大的收入,是很多人結交的對象,社會地位非常高,
再比如自然資源廳下屬的土地儲備中心,因為掌握著地方土地的收儲和招拍掛事項,也是權重部門,由此也會創造一些福利。再比如省民政廳下屬的福彩中心,掌握著全身的福彩銷售,銷售業績大部分上交國庫外,其中有一定比例的返點返還福彩中心作為地方發行福彩的公共經費,這部分經費的自主分配權在省福彩中心,福彩中心的領導干部工資因此也比較高,
還有一些差額事業單位,因為有一定的經營和收費功能,有一定的績效獎勵,加上財政撥款部分,合計起來工資也不低。類似的單位還有很多,舉不勝舉,如果以工資待遇為標準,在省直事業單位中作個排序,個人認為: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