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評職稱首先必須體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原則。現在評職稱嚴重干擾了老師們的工作節奏個積極性,一個從來沒有上過課,評職稱的時候,象征性地上了幾天思品,等到高級職稱評下來,不到一個月就病休了,就拿我們這里來說吧,我敢這樣高級職稱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都不是干活的,有人評職稱是不是明確寫著必須上課達到多少節嗎。
職稱評選已經成為阻礙教育發展的障礙!這個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最真實的情況!就拿我們這里來說吧,我敢這樣說,高級職稱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都不是干活的,有人說,評職稱是不是明確寫著必須上課達到多少節嗎?那都是擺設,沒有人會撕破臉皮去告。三個高級是這樣的節奏:一個從來沒有上過課,評職稱的時候,象征性地上了幾天思品,等到高級職稱評下來,不到一個月就病休了,
一個領導吧,壓根就沒有上過課,自始至終沒上過,放一線老師忙著工作的時候,他一直在準備材料,結果他評上了繼續混日子!一個倒是上過課,年齡大了,評上高級,功成名就,開始了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的日子。真的,評上高級的都不是干活的,但他們的工資卻比別人高好幾千,大約是臨聘人員的五六倍。臨聘人員的工資不如他們的零頭,但他們干活不如臨聘人員的零頭!這是教育最大的不公!現在評職稱嚴重干擾了老師們的工作節奏個積極性,
有些老師特別優秀,但晉級無望,有些僅憑年齡就順利成章。我認為評職稱首先必須體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原則,任何破壞這一原則的方式都是不正確的。評定職稱一定不要單純和待遇掛鉤,工作年限可以在工資當中有所改變,但職稱工資不能差距太大!對特別優秀的可以單獨獎勵,設立績效工資,干得好的績效工資就高,干的不好的績效就少一點!不能像職稱工資那樣,干活有貴賤,人為將認分成三六九等,并且一旦評上,就終身不改動!這簡直是一個笑話!,
2、剛進入事業單位,職稱該怎么評?
職稱評是評,聘是聘,能評上職稱不意味著能聘任上,我簡單以事業單位為例來說一下具體問題:先來說說職稱是啥?職稱其實是對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評估,能夠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具體工作層次。事業單位分為三個崗位,即工勤崗、專技崗和管理崗,工勤崗的晉升是以職業技能等級為標準,專技崗對應的是專業技術職稱,管理崗則是職級,
因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類崗位的工作人員有考取相應職稱的必要。其次再來說說職稱怎么評?取得職稱的方式分為幾種,分別是認定、評審、以考代評、資格對應等等,認定和評審,主要指一些具備相應評審資質的單位,可以對一些具備相關專業能力的員工進行綜合評審,評審材料經評委會審核,由專業評委進行投票確認是否符合相應資格。
以考代評指的是類似會計師、經濟師、審計師這些國家明確規定通過相應考試后,取得相應職稱資格的,以考代評的,不需要再進行二次評審。資格對應指的是形式相近的類似幾個資質之間是可以相互對應使用的,即很多認定上,具備中級會計師就視為具備了中級審計師資格,最后,來說說如何聘任職稱事業單位聘任職稱是有相應規章制度的,具體流程以本單位為準,我這里只說說通用的幾點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