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近4年都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分數更高,畢竟大部分北京學生都不愿意出京,當然核心原因在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實力。四、四川,四年中,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年更高,和北京一樣,中國科學院大學分數近四年更高,因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目前本科就開設了十三個專業。
1、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的建立對哈工大深圳有什么影響?
我的看法:不會有什么影響。清華北大是中國生源質量最好的兩所大學,就算建立深圳校區,實際上也不太可能招到比現在更好的生源,所以兩校對深圳校區的建設,與本部相比也會更加特色化一些。而且說實話,只要頂著清、北的招牌,生源質量都不可能差,估計招到的也是復、交這個檔次的學生,我工在華南地區招生的分數線向來慘不忍睹,所以基本上不能跟清、北招生造成什么沖突,影響更深的可能是相對分數線稍低于清北的其他學校,
中大當然屬于廣東省、甚至華南地區最好的幾所學校之一,但是中大的優勢學科與工大并不重合,所以直接的競爭性其實不能算多激烈。而其他幾所學校要么招生人數較少,要么剛剛開始建設中,所以目前來看在深圳真正站穩腳跟還需一段時日,而且他們本身地理劣勢并不明顯,并沒有那么緊迫的需求將那么多資源投入到深圳校區的建設中。
所以其他學校對深圳校區的建設,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目前學校建設的一種補充,其實我覺得工大深圳校區的建設,與其他高校相比還是有自己的一些優勢的:(一)、我工深圳研究生源從建設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年的時間。這不僅是經驗的積累,更主要的是有了足夠的時間,讓實驗室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這點其實挺重要的,像這種大型校區的建立,僅僅從本部調老師肯定不夠,而從外界招的老師基本上都帶著自己的研究方向,很難完美的切合在一起,而通過這十多年的培養,很多實驗室走出去的博士都回來任教了,比較好的完成了實驗室的傳承,研究方向更為明確。
(二)、工大雖然一直以來在南方錄取分數線都不是很高,很大程度上還是地域上拖了后腿,哈爾濱在很多人眼中基本上就是極北苦寒、落后偏遠,但在學術和對學生培養方面工大還是有口皆碑的,這次我跟老師去深圳的高校去做招生宣講,發現工大其實還是被不少學生和家長認可的,家長們基本上最多的問題還是關于如何才能保證讓孩子在深圳校區就讀而不被調劑到本部,
以深圳校區的建設算是切中要害,畢竟要是不解決地域上的巨大劣勢,其他再怎么提升,其實效果都不會太明顯。(三)、今年哈工大深圳校區招生的結果還是不錯的,在很多省市的招生情況都比本部往年要好一些,尤其是廣東省,這還是再第一年招生,很多環節的設定還不是很明確的情況下,不管怎么說萬事開頭難,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以后再發展前景也會好很多,
說實話作為一名在本部讀了4年,在深研院讀了1年的工大學生,雖然我平時也喜歡吐槽我工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對工大還是很有感情的。尤其是這兩年工大在一些省市招生分數線不高,以至于老被人質疑C9的身份,每次看到,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要知道工大在黑龍江省名聲還是非常不錯的,我們那時候也有很多同學分數線可以達到華五的標準,為了選擇一個好專業,而選擇工大。
2、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哪個更好?為什么?
實力都很強,都依托于中科院、發源于中科院,以至于不少學生和家長都分不清;一個簡稱中科大,一個簡稱國科大,主管部門都是中科院(而不是教育部);一個是985、211、C9、華東五校(中科大),一個是2014年才開始招本科、非211、非985,只進了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科大),但是人家也無所謂,也沒影響它的招生,
下面我以幾個省份的招生數據為例,對比下:一、北京,近4年都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分數更高,畢竟大部分北京學生都不愿意出京,當然核心原因在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實力。二、山東:和北京一樣,中國科學院大學分數近四年更高,三、江蘇,近四年里,有三年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分數更高,四、四川,四年中,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年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