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無從知曉漢口,更不知道漢口是哪里。漢口過去很有名,但現在因為漢口不是一個制式的行政區劃,因而造成以下弊端,由于長江和漢水在“武漢”交匯,天然形成了漢口、武昌、漢陽三大區塊,但民國時原本隔江相望的三鎮被人為的合并成了一市,可是大自然的分隔還是天然存在,漢口包括武漢長江以北的區域,“武昌”站也不是武昌區這個行政地名,而是包括武漢長江以南的區域如青山區、洪山區、武昌區等,同樣,“漢陽”站的漢陽,也不是漢陽區,而是整個大漢陽區域,即漢江在武漢以南的區域。
1、武漢三鎮為什么沒有漢口區?
漢口過去很有名,但現在因為漢口不是一個制式的行政區劃,因而造成以下弊端:1、國家各級公文中沒有漢口提法。2、各種地圖、書刊里沒有漢口這一名稱,3、各種場館場所、機構部門、設施地址中沒有漢口這一名稱。4、各類廣告,商品生產地址沒有漢口標注,5、漢口淪為本地人的口語地名。外地人無從知曉漢口,更不知道漢口是哪里,
2、武漢市漢口北屬于漢口還是黃陂管轄?
所謂的漢口北,是位于漢口府河以北的一塊地,行政上屬于黃陂區灄口街道,2000年左右從灄口街道劃歸盤龍城經濟開發區代管,為承接漢正街的外遷,2004年開始,市區兩方面決定將其建設成三環外最大的批發市場,為了打響知名度,將這個區域命名為漢口北。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目前漢口北地區已發展成為黃陂經濟重鎮,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整個黃陂區1/3左右,但由于網商的興起,大批發市場模式急需轉型,從今年開始,武漢市和黃陂區決定將漢口北改名為“武漢國際商貿城”,主打會展,金融、物流、數字貿易等,
3、“漢口”已不是行政地名,為何武漢漢口站還不改名呢?
“漢口”已不是行政地名,為什么又不能做火車站站名呢?其實,“武昌”也不是行政地名,馬上開建的“漢陽”站也不是行政地名。由于長江和漢水在“武漢”交匯,天然形成了漢口、武昌、漢陽三大區塊,但民國時原本隔江相望的三鎮被人為的合并成了一市,可是大自然的分隔還是天然存在,漢口包括武漢長江以北的區域,“武昌”站也不是武昌區這個行政地名,而是包括武漢長江以南的區域如青山區、洪山區、武昌區等,同樣,“漢陽”站的漢陽,也不是漢陽區,而是整個大漢陽區域,即漢江在武漢以南的區域,
所以,漢口站、武昌站、漢陽站,代表的是武漢三大區域,不是行政區名。這是武漢特定的城市構架和歷史發展形成的,不可能改變,除非把長江漢江都填沒了,形成一整塊陸地,那樣就可以以方位命名武漢的火車站,嚴格的說,即將開通運營的光谷火車站應該叫武昌光谷站,因為它屬于大武漢的武昌片區,即將開建的漢陽站還是應該叫漢陽站,它代表的是大漢陽區域,不必叫新漢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