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領導學生嫌棄上課效果差,原因是個人能力真的有問題,不適合教學。作為老師要改變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力求做到耐心細致、依靠同事、家長、學校及相關資源,讓學生得到理解與認可;學生則要端正好學習和受教育的態度、丟掉不必要的幻想和偏見,及時回到尊師重學的正道上來。
1、作為一名老師被學生討厭怎么辦?
如果老師師德出問題、不盡職盡責,理當受到學生的討厭!這時老師本人要深刻反省、加強自我學習和改造、加強自我修養,改劣勢為優勢,重塑師德師能形象,重拾回昔日受學生敬畏之風光;這時學生要有所分辨能力、擇決能力,老師好的一面(比如課堂教學、布置的作業)要接受,不好的一面(不正當的要求和處理)可質疑可抵觸可反映。
但不要因老師某一方面不對就全盤否定了其他對的方面,不要因討厭老師而把自己的學業給荒廢了,如果老師是因負責進行嚴教嚴管而不服討厭老師的話,這就是學生的不對。作為老師要改變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力求做到耐心細致、依靠同事、家長、學校及相關資源,讓學生得到理解與認可;學生則要端正好學習和受教育的態度、丟掉不必要的幻想和偏見,及時回到尊師重學的正道上來,
教學是老師教、學生學的雙方良好互動的行為,不要因自己的情緒好壞和受不良之人的妄議來盲目和不理性地評價和對待老師,要以正常的心態和以學為主的責任感服從老師管教。要意識到和擺正好自己學生的身份地位,不要冷眼旁觀、另眼看人,只當議論者、評判員對自己是毫無益處的,縱然老師不對有錯,自有學校和上級處理。學生,你就只當好自己吧!,
2、博士畢業去高校任教,被領導學生嫌棄上課效果差,被嘲諷能力不行,該怎么辦?
感謝問答小秘書/頭條教育邀請。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中國有句古話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知道怎么辦,首先要找到問題的原因。第一,被領導學生嫌棄上課效果差,原因是個人能力真的有問題,不適合教學,博士畢業,只代表著在你的專業領域,你達到了比較高的層次,但并不代表你的教學能力同樣達到很高的層次,雖然很多情況下,他們成正比的概率比較大。
葉秋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葉秋讀博士時,有個同學三年時間五篇SCI,其中有三篇是一區和二區的,那時候我們多數人才一篇SCI,在我們還忙著寫文章等錄用通知的時候,他已經準備畢業了,去向也很不錯,某沿海城市的985,可是呆了不到一年,他便從學校辭職了,到中科院讀博后去了,原因就是上課不行,得不到學生的認可,所以,好的學術能力不代表好的教學能力,如果個人真不適合教學,那就從事自己擅長的工作,在學校里謀個研究員的工作專心科研。
第二,上課效果差的原因是態度問題,現在在高校里,科研才是王道,職稱晉升時對上課也只有課時數的要求,可以說要求比較低,而對科研要求卻是實打實的,多少篇國家級文章,多少項目,有沒有專著,因為科研是職稱晉升的硬性條件,而且科研能帶來諸多好處,身份上的或者經濟上的,所以很多人對科研很重視,對教學不夠重視或者忽視教學,帶來的結果就是對上課內容研究不夠,上課磕磕絆絆,效果差,學生當然不滿意,如果是這種情況,葉秋建議還是在教學上多花些功夫,不說在教學上獲什么獎,但至少應該對得起自己老師的稱號,把自己的課講好了,退一步說,如果自己不盡心,站不住講臺,被學生轟下去,那以后再上講臺就難了!如果,自己非常喜歡老師這個工作,也非常喜歡給學生上課,但是自己在教學方面天賦不夠怎么辦?那就多加訓練吧,口才不行就多練口才,表達不行就多練表達,課程內容理解不到位就多看書,經過刻意訓練,還是有很大可能教學效果有較大的提升,想想九品芝麻官里的周星馳,剛開始辯論完全不是方唐鏡的對手,可是經過多觀察和訓練,最后辯論時完全碾壓方唐鏡,這就是刻意訓練的結果。
3、高中學生家長被孩子各種嫌棄,這可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