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時間的沉淀,大多數農村人都步入小康生活,對生活要求非常的高,無論是在做什么事情都得講究面子,而最近幾年農村的流水席在慢慢的減少;農村的宴席最熱鬧,不僅因為有各種美味,人們相互交流也透露著濃濃的人情味。在農村吃“流水席”就是一次做出好幾十桌的菜,吃完這一波再換另一波,不一樣的流水吃席人,不變的菜。
1、河南農村酒席上的條子肉是怎么做的?
條子肉是河南的一道傳統名菜,它以五花肉為主材,食之非常的軟爛醇香。這道菜在一個朋友家吃過,因為覺得好吃,還特意跟她學過,不過朋友也說,她的作法和農村老底子的做法稍有區別,是稍稍改良過的,更適合自家的口味,制作過程為:1、將500克左右的五花肉洗凈后均分成五等分的大塊,涼水下鍋,倒入適量料酒,煮出五花肉中殘存的血絲和油沫,將肉煮至八分熟樣子。
如果把握不好時間,可以用筷子扎一扎,能輕易扎進肉里就可以了,2、撈出肉塊用涼水將表面的浮沫沖干凈,肉塊沖涼后瀝去水分放入容器內,用適量的老抽涂抹肉塊表面,使其上色。稍稍抓揉腌制一會兒,讓其更加入味,3、熱鍋倒油,油溫升至五六成熱時,將肉塊放入油中,用中火炸至肉塊表面變色起皺即可。然后撈出肉塊在涼水中迅速過涼,
4、將涼透的五花肉切成薄片,和事先備好的蔥段、姜片、蒜辨和香葉、八角等一起放入容器中,再加上適量的鹽、白糖、胡椒粉、雞精、老抽、料酒、蠔油、甜面醬,將其充分攪拌均勻。5、將上了料的五花薄片一塊塊整齊的碼在碗里,多余的料汁倒在肉上,再將事先準備好的梅菜切成小段放在肉上,6、鍋里燒火,放上蒸屜,將肉放在鍋里蒸,大火蒸足四十分鐘,把五花肉蒸熟蒸透。
2、為什么農村的流水席比現在一些飯店做的好吃?
所謂“油多了不香”那是假話,現在農村生活水準上升,并不在乎用油多是一種浪費,最起碼得對住親朋好友,對得住大伙花的份子錢!比如說一桌菜的菜金基本上是200元左右,可是10個人坐在一起僅僅吃這200元左右的菜,這10個人的份子錢至少也得2000元以下,1600元以上,請試想如此的比例,擺它20多桌流水席,又是何等的收入?!菜肴沒味兒道行嗎?不行!天地良心!再說,聘請的廚師也是當地有名有姓有資格的人物,加之隨主而安,做出的飯菜不美才算怪哩。
3、農村的宴席里,你最喜歡吃哪道菜?菜名是怎么稱呼的?
我的家鄉是在廣東韶關的一個小山村,對于農村的宴席,我們這以前呢,無論紅、白事都是鄰居、親戚等前來幫忙,現如今基本上都是請(送廚下鄉)的前來辦宴席,所有物品、食材等都是他們帶來,包括桌子、凳子、廚具、餐具等等,而主人家只負責招呼客人,這樣省了很多事,也是現如今農村比較流行的,至于在農村的宴席里喜歡吃哪道菜,倒有一些傳統的客家特色菜,可以說是在逢年過節、辦酒席基本上是必不可少的菜品。
4、何為農村流水席?
現在我們濰坊地區現在一般都是村里辦婚喪稼取的時候才會辦流水席,一般都是在家里搭上帳篷,擺上十幾張大桌子,架上大鍋,請村里的老廚子,也叫大師傅,親自掌勺,村里的知已要好的都來幫忙,摘菜的摘菜,切肉的切肉,殺豬的殺豬,好不熱鬧,有些戶門大的要擺好幾天的大席,賓客們吃完了還要請上席年長輩份高的給大師傅敬煙。
5、河南流水席里,那個蒸碗叫黃門肉嗎?怎么做好吃?
沒有黃門肉,應該是黃燜肉,但是你說的流水席里的蒸碗不是黃燜肉,應該是是扣肉,我們老家叫“連刀肉”,云貴川地區有叫“燒白”的,有的又另配一些地方特色的食材一起蒸制后起名為特色的扣肉名字,如“梅菜扣肉”,“腐乳肉”等。下面我把老家流水席里的扣碗連刀肉的做法分享給大家,材料:下五花肉600克,色拉油、花椒、八角、蔥、姜、料酒、蜂蜜、老抽、鹽、味素、陳醋、香油、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