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愈鄧愈,原名鄧友德,字伯顏,泗州虹縣(今安徽省泗縣)人。沐英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漢族,濠州定遠(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洪學智(上將),安徽省金寨縣雙河鎮黃鵠村人,曾任中國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員、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
1、中國有多少人姓李?
中國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姓氏民族。在舊《百家姓》中是按權力排列姓氏的,如趙錢孫李這四姓的頭姓趙就是當年的皇帝;第二位錢姓帝王的姓氏,第三位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室孫太真孫氏,“當時,異姓請侯王之妻沒有封妃的先例”試圖阻攔,但趙匡胤很灑脫地表示:“行自我朝,表異恩也”,所以這位吳越百家姓作者將其在第三位,第四位是南唐朝姓李。
所以百家姓趙錢孫李等沒有按人口多少排列,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的姓氏非常多,按照人口的數量來排的話,2O19年最新百家姓排列中,王姓排位第一,在2019年1月國家統計局根據數據顯示,王姓之人已經達到了1、015億人,在所有姓氏中排列第一,李氏之姓人口達到9276萬,占全國人口7%,居第二位,排在百家姓氏第二,前20位姓氏排列如下: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前2O位)。
2、朱元璋有多少將領?
朱元璋手下十大悍將,誰最終得到了善終朱元璋能夠奪得天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其麾下能打的名將太多,正是因為這些名將的存在,才使得朱元璋能夠在明末的諸多起義軍當中,一枝獨秀,繼而短短十幾年當中統一全國。那么,如果將朱元璋麾下的將領全都算上,單以軍功計算,都有誰能進入前十呢?誰又能名列榜首呢?1.徐達如果要把朱元璋麾下的名將做一個排序的話,其他人的位置或許有爭議,但是徐達這個第一名的位置,卻應該是極少有爭議的,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據史書記載,徐達應該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和朱元璋認識了,某種意義上來說,兩人應該算是發小。所以,后來朱元璋參加起義軍之后,徐達也是第一批加入朱元璋麾下的人,朱元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徐達一直是最得力的名將,也是朱元璋麾下地位最高的將領。而其最輝煌的戰績,當屬后期率軍北伐,打下元大都的一戰了,
洪武十八年,徐達去世,封中山王。陪祭太廟,被奉為明朝開國武將之首,2.常遇春開國六公爵當中,只有韓國公李善長是文官,其實五人,都是武將。這五人當中,徐達排名第一無可爭議,緊隨其后的,是鄭國公常茂。不過,常茂本人并不是特別厲害的名將,他之所以能夠緊隨徐達之后,是因為他老爹是常遇春。常遇春,應該算是朱元璋麾下,唯一有資格和徐達并列的武將了,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如果說,徐達是一位帥才的話,那么常遇春應該就是最強的猛將了,常遇春以個人勇武聞名,早年曾是山賊,但后來投靠到朱元璋麾下。每戰必身先士卒,在朱元璋麾下,一直倒是以徐達為正牌將軍,而常遇春為副將。后來北伐期間,常遇春也是和徐達并肩作戰,一起打下的元大都,
不過,很可惜的是,常遇春是典型的英年早逝。洪武二年,年僅四十歲的常遇春,忽然病逝于南歸途中,死后,封開平王。陪祭太廟,謚號忠武,3.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李文忠也是最早追隨朱元璋的人,比常遇春更早,不過,他能很早追隨朱元璋,純粹是因為另外一個原因。
他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最擅長的,是騎兵。眾所周知,北元朝廷最強大的,其實正是騎兵軍隊,老朱能夠順利北伐,將北元朝廷趕回大漠,這個外甥率領的騎兵軍隊,絕對功不可沒,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謚武靖,配享太廟。在明代功臣廟當中,僅次于徐達、常遇春兩人,位列第三,4.馮勝馮勝,初名國勝,又名宗異,安徽定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