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普通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目前國內的醫用口罩主要是這三種。現在是4月份了,做口罩前景不明朗,投資風險很大,不建議現在進入口罩生產行業,普通口罩等非醫療器械管理的疫情物資,沒有監管條件,有進出口權的企業,就可以直接出口,國內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醫用一次性口罩和KN95口罩的需求已降低,一次性的普通口罩因復工復產和日常生活都需要也有很大的需求;國外的疫情倒是處于爆發期,不管是專業的KN95和醫用口罩,還是普通的一次性口罩都有很大的需求,甚至是一罩難求。
1、做口罩前景怎么樣?
現在是4月份了,做口罩前景不明朗,投資風險很大,不建議現在進入口罩生產行業。目前國內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醫用一次性口罩和KN95口罩的需求已降低,一次性的普通口罩因復工復產和日常生活都需要也有很大的需求;國外的疫情倒是處于爆發期,不管是專業的KN95和醫用口罩,還是普通的一次性口罩都有很大的需求,甚至是一罩難求,
那為什么現在做口罩還有很大的風險呢,主要是有很多的門檻和要求,等你一一解決好這些問題,市場環境和需求早就發生了變化。如果你前面從事的就是醫療防護相關行業,那你進入口罩生產行業會有很多的優勢和少走很多的彎路,但你如果是從事其他行業,看到口罩行業很紅火暴利想短線加入,賺一筆快錢就走,那勸你還是放棄這種想法。
第一,現在生產口罩需要較多的資金,首先需要購買口罩機、包裝機和滅菌機,另外要訂購噴絨布、無紡布、耳帶鼻梁條等生產材料,這些機器和生產材料前段時間因需求量大增、供不應求而價格飛漲,最高時漲了3-4倍,現在估計有一些回落了,但肯定比疫情前要高很多的,因需求量大,生產材料經常會斷貨,所以需要花費較多的資金囤積一些才能穩定的生產。
第二,生產口罩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購買機器和生產材料的同時要準備好生產場地,并安裝和調試機器,還有生產人員的培訓等。如果是生產非醫用的日常防護口罩,這個相對簡單,對生產場地要求不高,不用辦理任何許可證照,只是在生產出口罩后,將產品向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按照相應標準送檢,取得合格的檢測報告,即可上市銷售,但目前這種普通口罩因門檻低,很多企業都在生產,在國內已供過于求,難銷售而且利潤較低了,不值得冒險,
但如果是生產醫用類口罩,如: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普通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目前國內的醫用口罩主要是這三種。生產此類產品,需要向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器械處申請辦理“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另外需要10萬級以上的潔凈車間,并具備微生物試驗能力和相關理化試驗能力,這種醫用類口罩因門檻較高,生產的企業較少,所以售價較高,利潤也是比較有保障,但需要申請二個許可證,并且要把生產車間改造成10萬級以上的潔凈車間,這是都是很費時費錢的。
口罩是因疫情而需求量大增的,而疫情則是不斷變化的,有可能你千辛萬苦辦好證件,一切都準備好卻發現疫情控制住了,口罩的需求一落千丈,那就后悔莫及了,第三,口罩出口也有較高門檻,需要較長時間。普通口罩等非醫療器械管理的疫情物資,沒有監管條件,有進出口權的企業,就可以直接出口,但專業的醫用口罩等疫情物資,需要產品三證(1.營業執照范圍有(含有醫療器械經營證、2.備案證或者注冊證、3.廠家檢測報告)),然后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再行出口。
另外出口到國外的口罩一定要符合所在國的標準,如出口日本要在PMDAct的要求下,TOROKU注冊系統要求國外的制造商必須向PMDA注冊制造商信息,出口韓國需要標注原產地,并且需要有KF認證。出口美國的口罩,必須有FDA認證,出口歐洲的口罩必須有CE認證。正常流程下,申請個人防護口罩的CE認證費用在1.5萬元,醫用口罩在1.8萬~2.2萬元之間,而3天的加急服務則在原基礎上增加1萬的服務費,
2、有沒有做醫療器械的朋友,這個行業怎么樣?
現在這個行業非常難做。我在十年前就接觸過,那時候有個朋友做醫療器械,福建這邊開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要求非常高,對辦公場所、倉庫多大都有嚴格要求,還要求建一間冷庫,但是那時候醫療市場其實是飽和的,因為各地的醫院就那么幾家,基本上都是公立醫院,其實就是去混臉熟,然后招投標,投標費用很高,看上去利潤不錯,但實際做下來,各方面打點的費用,也是一筆可觀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