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修路不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修路程序多、各部門難協調。這個問題真是又讓作為老鄭州的我想到那句話了,“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一天不修,不是鄭州”,這個出自老百姓的順口溜真的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可現在鄭州一條接著一條修路,總也不見有路完工,有時候真的對修路這件事覺得很無奈。
1、為什么鄭州天天修路?
這個問題真是又讓作為老鄭州的我想到那句話了,“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一天不修,不是鄭州”,這個出自老百姓的順口溜真的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有時候真的對修路這件事覺得很無奈!明明前一天好好的路,過兩天再走,就已經有圍擋了;明明這條路前段時間剛修過,不知道為啥又開始翻修了...相信每個在鄭州有生活經歷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不管你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還是來鄭州工作生活的外鄉人,
“我們希望修路,路修好交通就能順暢??涩F在鄭州一條接著一條修路,總也不見有路完工,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有的市民感慨自己每天生活在“修路的十字路口”,有的市民則不停吐槽身邊的“半拉子”工程。網友評論:@歌丫丫要堅持:揚塵和沙土之多,使鄭州成了真正的“土豪之城”,@w沐浴陽光下:這座城可以叫鄭塌塌、鄭挖挖、鄭修修,哪個名好?@寂寞的撕碎了回憶:有的路修了2年多還沒修好,對此我只能說“習慣了”。
@市民劉liu:政府應該制定規矩,對長期占用道路資源、不按時施工、不按時完成工程的工地,應給予處罰,并追究“爛尾路”相關負責人的責任,鄭州修路不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修路程序多、各部門難協調。說實話,修好一條路并不難,但修路過程中,需要挖溝、裝管等一系列程序,需要一步步來,還需要相關部門來檢測,如果水電、燃氣、通信等多部門有任何一方協調不順,就很容易延誤工期。
2、鄭州一工地噴水后致路面結冰,撂倒不少行人,你怎么看?
首先呢,小編要解釋一下為什么施工工地旁總是用噴頭噴水霧,那是因為水霧與揚塵顆粒結合,避免它四處漂散,凝聚成團,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地面,達到降塵的目的,正常情況下工地施工避免不了產生揚塵,如果在旁邊安裝霧炮,進行噴淋,就可以及時地抑制剛漂浮到空中的揚塵顆粒,通過噴霧來抑塵揚塵的擴散。在夏天的時候,小編路過工地的圍欄旁,感受噴灑而來的水霧,還可以帶來一絲絲清涼,
不過,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最近幾天鄭州都是零度以下的空氣,噴頭噴出的水落在地面上,就漸漸形成了一層冰。這不,鄭州一個工地旁就接連“撂倒”了好幾個行人,許多路過的電動車、自行車一不小心就摔倒了。一看前面有人摔倒,后面的人為了躲避冰面路段,許多人就騎著電動車行駛到了機動車道,看到這種情況,兩名巡防隊員在路口大聲提醒過往群眾:“路面結冰,小心慢行”。
雖然隊員在不斷提醒,但是依舊有許多人摔倒,不一會兒功夫,隊員就扶起了20多個摔倒的市民。有位市民的電動車側滑,后輪一下就卡到了后方行駛過來的公交車下,所幸公交車速度不快,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好在,兩位巡防隊員隊員將這一情況反映給了工地,工地馬上關停了噴淋設備,并組織人員開始清理路面,其實,對此,小編想說,雖然工地防塵是好,是為了保護我們家園的環境,但是也要在不影響正常作業的情況下,實時地掌握天氣信息,如果遇到類似容易結冰的天氣,一定要及時清理路面,避免因為道路結冰造成的行人摔倒、影響交通的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