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王鐸書法之前,先稍微熟悉一下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河南孟津人,明末進士,入清后任禮部尚書,據說在清朝為官八年,王鐸博學好古,工詩、古文、書、畫,但書法獨具特色,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在書法的“篆、隸、楷、行、草”五體中,王鐸以行、草成就最高,其草書作品中夾入行書,被稱之為“雨夾雪”,故也有“神筆”之美譽,開篇中提到董其昌(1555—1636),王鐸與董其昌有“南董北王”之稱,而董其昌又年長王鐸30多歲,按這推測,王鐸的書法風格略微有董其昌書法的影子,而董其昌習書從顏真卿入手,遍臨晉唐宋元各家,在注重古意、吸收古人精髓的同時,又力圖做到為我所用,融會貫通,其書法融王羲之的秀逸與顏真卿的樸拙于一體,有“楮墨空元透性靈”之譽,又有“姿致中出古淡”之評,董其昌又與米萬鐘、邢侗、張瑞圖合稱“明末四大書家”,王鐸又與董其昌齊名,可想而知,王鐸的書法造詣了,將王鐸并列為“明末五大書家”都不為過,其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又流轉自如、力道千鈞。
1、王鐸為何被稱為神筆?對書法有什么貢獻?
自古書家除了自身的“字號”之外,還有獨特的稱謂,這稱謂通常是形容書法家的書法藝術造詣境界或者風格,比如,類似于“書圣”、“草圣”、“神筆”,王羲之被稱之為“書圣”,張旭被稱之為“草圣”,那么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為何被稱為神筆?對書法又有什么貢獻呢?之所以王鐸被稱為神筆,那是因為其“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又流轉自如,力道千鈞。
書法三大要素“用筆、結體、章法”,其中“用筆”是如何正確執筆、運筆,也包含了“筆法精髓”,可以這么理解筆法是書法的一切基礎,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線條完全依靠筆法來掌握,筆法同樣決定了書法的結體與章法,一個書法家將筆法運用的出神入化,自然被稱之為“神筆”,當然了,王鐸用筆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天生就會的,其書取法鐘繇、“二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值得注意了,王鐸所學習的可都是中國書法界的一等一的高手啊,所謂“名師出高徒”不是沒有道理的,就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啊,而且王鐸學米芾書法可以達到亂真的境界啊,就是形神將近十分相似,王鐸的書風以較為淵深的內涵和新奇的形式美在近當代書法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只能這么說每個時代的書法大家對書法的貢獻或者影響力或多或少而已,即使有再多的好作品,也要后人愿意謙虛學習才有用,近代書法家受王鐸書風影響會比較多,比如,沈曾植的書法也是像王鐸那樣行筆峻爽遒勁,結字奇倔險茂,布白參差錯落,縱逸中含有穩健;然而當代書法界就不值得一提了啊,因為那些所謂的“書法家”要自求創新,對古人的名作欣賞不懂,
2、斷斷續續學書時間二十余載。最終審美停留在王鐸,王鐸書法可取嗎?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王鐸的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等,其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可見看出朋友欣賞王鐸之余不免惺惺相惜,又何嘗不是對自已鞭策的一種新的起點。
3、王鐸的書法怎么樣?
在討論王鐸書法之前,先稍微熟悉一下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河南孟津人,明末進士,入清后任禮部尚書,據說在清朝為官八年,王鐸博學好古,工詩、古文、書、畫,但書法獨具特色,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在書法的“篆、隸、楷、行、草”五體中,王鐸以行、草成就最高,其草書作品中夾入行書,被稱之為“雨夾雪”,故也有“神筆”之美譽,開篇中提到董其昌(1555—1636),王鐸與董其昌有“南董北王”之稱,而董其昌又年長王鐸30多歲,按這推測,王鐸的書法風格略微有董其昌書法的影子,而董其昌習書從顏真卿入手,遍臨晉唐宋元各家,在注重古意、吸收古人精髓的同時,又力圖做到為我所用,融會貫通,其書法融王羲之的秀逸與顏真卿的樸拙于一體,有“楮墨空元透性靈”之譽,又有“姿致中出古淡”之評,董其昌又與米萬鐘、邢侗、張瑞圖合稱“明末四大書家”,王鐸又與董其昌齊名,可想而知,王鐸的書法造詣了,將王鐸并列為“明末五大書家”都不為過,其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又流轉自如、力道千鈞,
4、怎樣學習王鐸的草書?
王鐸,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6歲就能臨習王羲之《圣教序》,年輕時就時常臨摹王羲之、米芾、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大家的碑帖,這無疑為他日后的書法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學他的草書最重要的第一點就是多臨摹先賢和當今名家字帖,打下扎實的基礎。第二,學習他奔放灑脫、不拘一格的筆法,第三,學習他枯實互應的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