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其它城市相比,現在的東莞,工廠仍然是比較多的。網上常常有人說現在的東莞工廠少了,人也少了,就現在還在深圳東莞打工的普工誰能說可以依賴現在的工資在深圳東莞生活一輩子,雖然,2015年,東莞已有六成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但是直至現在東莞還在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而且當地政府對此還頗為用心。
1、東莞現在工廠為什么越來越少了?
前兩年,很多農村地區的待業青年都會選擇去東莞、深圳等地方找工作打工,因為那里的工廠多,很多廠子都在招人,有選擇的空間。但是這兩年,大家發現,進廠工作越來越難了,因為很多小工廠都倒閉了,很多工人沒了工作,為什么這些小工廠會倒閉呢?一些在廠里呆過的工人說出了背后的原因:1.小工廠從事的都是比較低端的制造業,沒有技術門檻,前些年掙錢是因為市場剛被發現,容量比較大,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跟風者火速進去搶奪市場,打價格戰,最后價格越壓越低,我們這些小廠根本賺不到錢,又沒有能力升級轉型,只能倒閉了。
2.現在管的越來越嚴了,特別是環保方面,污染企業肯定干不下去,我原來在印染廠工作,后來因為不合規被關閉了,當時關了不少,因為環保原料紛紛價格高,小工廠負擔不起只有關門。很多地方都不允許倒工業垃圾,每天都有人在垃圾場蹲守,罰款是常事,而工業垃圾要按斤繳納垃圾處理費,成本太高了,做不下去,3.說句實話,小工廠倒閉是因為自身的發展跟不少消費者市場的需求了。
我們廠原來是做服裝的,不需要什么設計,也不用什么好的布料,衣服質量很一般,但是依舊有銷路,因為可以賣到那些比較偏遠的地區,但是現在大家的消費水平提高了,穿這種便宜貨的人越來越少,廠里的訂單量也就越來越少,雖然老板也想轉行做高端的服裝制造,但是那個市場早就有人在做,還很成熟了,我們根本接不到單子,最后場子就關門了。
2、為什么東莞工廠工資那么低,還有不少人待在廠里不愿換?
愿不愿意呆在工廠里,首先跟行業的氛圍好不好、前景佳不佳有關,在東莞,藍領工人是一個巨大的群體。作為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東莞的制造業相當發達,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一,故有“世界工廠”之稱,在這個地方,制造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當下的東莞制造業有8個支柱產業,分別是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造紙及紙制品業、食品飲料、化工等,這些產業不少還是用工需求密集的行業,吸納著大量人口就業,
可以注意到,每年春節后的一段時間,東莞也有“用工荒”。2017年年初的一份春節“空城指數”顯示,東莞以69.26%的空城率,高居“最空城市”榜首,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外地在東莞就業的人多,二是東莞對藍領工人很有需求,即使在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口下。東莞的產業轉型升級一直受到外界關注,雖然,2015年,東莞已有六成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但是直至現在東莞還在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而且當地政府對此還頗為用心。
這又說明了,即使在正在開啟的智能化時代,東莞對藍領工人仍然極為倚重,有不同的是,對工人的技領要求在加高,有需要在,那為什么要離開工廠?有的服務業即使工資更高,但在不擅長的領域重新開始,職能未來的風險也會更大,因為給錢越多,責任越大。被需要,才是求職選擇的寶典,其次,東莞不是個收入很低的地方。2016年,東莞生產總值達6827.67億元,總量居全國城市第20位;2017年的數據顯示,東莞現人均月收入水平達到了7862元,排在全國人均月收入第六,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佛山,
雖然數字這事,我們不一定十分相信,它也未必十分準確,但起碼說明了東莞當地的收入水平還是排在全國前列的。最后,東莞的制造業參與著全球化競爭,仍有十分強悍的未來,東莞是智能手機生產基地之一,去年出貨量達2.6億部,占全球1/6,華為、vivo、OPPO、金立等大牌林立,僅近年遷入的華為終端,用工就達2.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