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個問答,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河南暴雨后,水都去了哪里。就連地鐵上的人們,在生死關頭無一人失控,都在互相幫助等待救援,河南大雨,山東會不會下大暴雨恐怕要看天氣預報,但是,有一點比較肯定,山東即使下暴雨也不會出現大的洪澇災害,親身經歷,實在后怕,暴雨在十分鐘之內就匯流成河,天上下的好像不是雨,根本看不到雨的形態,那就是天漏了在往下灌,人站在戶外,很難站的住。
1、河南暴雨后,水都去了哪里?
這是兩個問答,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河南暴雨后,水都去了哪里?俗話說:滾滾江水向東流。當然,河南暴雨后,水自然向東流,具體咋向東流的,黃河以南的水,通通經過各條河流匯入淮河。比如河南境內幾條大河,有潁河、沙河、沙潁河、白河、賈魯河等等,這些河流的水通通匯入淮河。經淮河入洪澤湖再匯入大海,黃河以北的水,通通經過多條河流匯入海河,經天津再匯入大海。
2、這次大暴雨河南好多人一夜什么都沒有了,他們該怎么辦?
首先,天災人禍是沒有辦法的,災難過后是肯定有損失的,這次的損失肯定還不小,一部分投保過的,保險公司可能會進行理賠,還是國家財政,地方財政,社會公益組織,全國的熱心人民,都會向河南人民伸出援手的,在許多大事件面前,我們中國人始終是有大局意識的,我們是一個很團結的民族,萬眾一心,一定能戰勝所有困難!!!河南加油!!!,
3、河南下這么大的暴雨,附近的山東會不會也出現大暴雨?
河南大雨,山東會不會下大暴雨恐怕要看天氣預報,但是,有一點比較肯定,山東即使下暴雨也不會出現大的洪澇災害。因為山東半島東邊臨黃海,北邊臨渤海,都有入海口,即使遇到大暴雨,水會流入大海,山東魯中南多丘陵地區,地勢有起伏,雨水會順勢流入黃河、淮河等水系。丘陵地區基本上都是很結實的石頭山,像我們城市的泰山多是大塊的花崗巖石,地質結構堅實,不會被水沖走,也不容易出現泥石流災害,
我所在的城市是在泰山腳下,在我的印象里遇到過旱災,沒有遇到過水災。因為城市在泰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有雨水也會很快流向地勢低的下游湖或壩,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東平湖水系,當然,山東省很重視環境的保護工作,丘陵地區的山上都是綠樹環抱,泰山、沂山、蒙山、東平湖等都是很有名的旅游勝地。大量的植被覆蓋也防止了泥石流災害,
4、為什么河南暴雨被淹,而跟河南最近的山西沒事?
我是山西運城的,離河南就隔了一條黃河,離鄭州只有二三百公里,鄭州下暴雨當天,我們這里也下了一陣大雨(相對鄭州就是毛毛雨了)。首先我先說一下地理,山西的人口密集區是由四五個盆地組成的“糖葫蘆”其他的都是陰山,呂梁山,太行山,中條山等山脈,這也是山西被稱為“表里山河”的原因,其他的都不說,就說離河南很近的運城吧,它的南邊是中條山,東邊是呂梁山,西邊是“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當雨云和水汽從河南過來,經過中條山和太行山,還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這些山會抬高水汽,和云層,發生“冷凝效應”,山西這邊的雨就會被“擋回去”,所以山西這邊就沒有發生洪澇災害。
5、鄭州這場大雨下在哪個城市,這個城市能頂住?
哪個城市都頂不住,一個小時200毫米,看起來好像沒什么。但是換算成立方米,就是150個西湖一小時內灌進了鄭州,而且還是下了整整兩天。不要說城市基礎建設,城市基礎建設的標準,是參照下雨上推標準的原理,不是抵抗千年一遇的洪水的,更何況我們河南還是時常干旱的區域。就好像讓江蘇基建時考慮防旱,陜西基建時考慮臺風一樣,這是不可能的,
再說回來排水系統,有人說為什么不引流排進黃河?黃河離鄭州城區只有12公里。問出這句話的人請回去回爐學習小學地理,黃河在河南是地上懸河,高于市區地面數米怎么排?就算排進去了會不會形成更嚴重的洪澇災害?花園口事件過去還不到一百年呢,暴雨停止一天,市區大部分道路的積水都已經排干,還能說排水系統很差?個別老城區確實排水管網老舊,這是每個城市都會有的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