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有20萬年薪的中層,這個企業的規模、實力應該不小,大多在城市或開發區,起碼短期內應有發展前途。這個不要只單純看年薪多少,重要的是你喜歡哪份工作,哪份工作更適合你,如果是行政干部,個人覺得院長的發展更全面,前途更廣泛,但好像大醫院的行政中層不會有年薪百萬的收入。
1、博士后出站進高校做副教授(年薪35萬),還是進國有企業做中層干部(年薪50萬)?
謝邀。這個不要只單純看年薪多少,重要的是你喜歡哪份工作,哪份工作更適合你,個人覺得進高校教書更好,進企業做中層,那要有很高的情商,還不穩定。如果進學校,可以安心教書,當然看自己性格是否喜歡靜,是否安于清貧,當然也不清貧了,是否能夠靜下心來做學問。人生幾十年,不長,讀完博士后也近30了吧?按自己的意愿去做,
若是覺得自己有能力,情商高,很會處理人際關系,企業又是自己喜歡的,那就去企業。人生主要是個體驗的過程,選擇進高校教書,這一生的生活幾乎都能看到頭,不刺激,不冒險,而進企業,可能會大起大落,這些都要考慮到,有能力就做那弄潮兒,看自己的心意吧。每個人的追求都不同,我不說成功,只說我做的事是我所喜歡的、所追求的、所想體驗的,這就行了,
2、銀行中層干部年收入有多少?
在銀行,做到中層干部,基本上算得上社會上拔尖的一個群體了,雖然不如做生意的年入數百甚至上千萬元,但每年七八十萬元甚至近百萬元的收入也足以輕輕松松養家糊口了。以我所在部門為例,我在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上班,所在城市算是二線尾,三線頭,所在部門為地級市分行的風險管理部,因為老總的每年個人年終總結以及個人家庭資產情況匯報都一直是我在給他做,再加上行里每年都發各個崗位績效分配情況,所以大概知道我們老總年收入,
我們部門老總只看工資并不算高,每個月3萬元,但是其每個月還有1.6萬元的固定績效,所以其稅前月收入為4.6萬元,折合年收入55.2萬元。除了每個月的薪酬之外,部門老總每年固定的年終獎是16萬元,也就是說他一年固定的收入大概在71.2萬元,這是固定的,但是他還有非固定的獎勵,作為風險部的老總,每年看全行的風險把控情況,如果分行的風險把控好,在總行的考核評分方面靠前,那么還會有額外的獎勵(當然墊底也會有處罰),這個獎勵不是固定的,因為還要看分行內其他部門的考核評分,最終綜合判斷,一般而言,平均下來,每年多拿個三五萬元不成問題,所以我們老總一年稅前的收入大致在75萬元左右,雖然不算多么高,但也不低了(我們當地的平均工資目前僅為4500元/月左右,折合一年5.5萬元左右),這個收入在我們當地,兩三年就可以買一套房了,而且這個還是老總明面上的工資而已,其私下是否有還有其他收入不得而知,所以說,在銀行做到中層干部,一年綜合下來,上百萬完全沒問題。
3、你是愿意做普通醫院年薪50萬的院長,還是三甲醫院年薪百萬的中層干部?
這個問題提出的根本沒有可比性,首先,如果身為醫生,是做普通醫院的院長還是大醫院的主任?這就有問題了,估計普通醫院的院長對大夫的業務水平要求不是太高,所以能勝任普通醫院院長的人可能勝任不了大醫院的科室主任。所以作為業務骨干或醫療科研帶頭人,還是在大醫院治病救人更有成就感,而作為全科臨床醫生,應該說當院長更能鍛煉自己,展示自己,今后還可以向其他領域發展。
其次,如果是行政干部,個人覺得院長的發展更全面,前途更廣泛,但好像大醫院的行政中層不會有年薪百萬的收入,就看你追求的是什么了,圖安穩在大醫院當中層,圖鍛煉自己選院長。(不是有句話:寧當雞頭,不當鳳尾)再就是,一個是行政干部一個是業務骨干,哪就根本不可比,沒法比較,要知道醫生是很專業的,面對的是人的生命,不是任何人上來都會看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