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是需要從各個方面調整,包括睡眠,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這個黑鍋中醫不背,有多少黑心商家打著中醫的旗號賺昧心錢,能帶來多少益處局外人自然不會知曉,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身體出現淤血,需要注意及時處理,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
1、現在很多人注重養生,一年要花多少錢養生?
養生這個話題到處都能看到!但是養生的法門確實紛繁不絕。有的人是以運動養生,徒步跳操太極拳跳舞坐禪,這些項目基本沒有什么投入。也有人追求品質,去做瑜伽靈修辟谷,這些就看個人財力來決定了,前段看到一個靈修的廣告“探尋之旅”8日七夜,報價6000元。但是能帶來多少益處局外人自然不會知曉,也有人選擇按摩保健足療、水療氣功。
2、血瘀體質的人養生方法有哪些?
淤血證在臨床很常見,可能是疾病的主因,也可能是疾病的雜因,進而使得活血化瘀法成為臨床一個重要的法門,今天,就來好好了解一下淤血這個常見的現象。淤血成因是什么?淤血,是中醫學上的特有概念,顧名思義,指的是體內血液停積現象,它既包括體內瘀積的離經之血,也包括血液在經脈、臟腑中運行不暢而停止聚集的血。血液的正常運行,一方面與心、肺、肝、脾等臟的功能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氣的推動與固攝作用,以及寒熱等內外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總的來說,影響血液正常運行,最終導致淤血的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幾個:1、血出致瘀由于跌打損傷、金刃所傷、手術創傷等外傷,或者其它原因導致脾不統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婦女經行不暢、流產等,致使出血未能排出體外,繼而及時消散,使得其留積于體內則成淤血。2、氣滯致瘀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如果人的情志長期處于郁悶、氣機不暢的狀態,會導致血液運行不暢,使得體內某些部位形成淤血。
3、因虛致瘀虛可分為氣虛與陰虛,氣虛則無力運血,陰虛則無以充血,所以,氣與津液的虧損,亦能引起血液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停積而成淤血,4、血寒致瘀血得熱則行,而血受寒則凝結成塊。如果人體受到外感寒邪,入于血脈,或陰寒內盛,會使得血液凝澀,形成淤血,5、血熱致瘀血寒不是好事,但如果受到外熱或者體內陽盛化火,也不見得是好事,因為血受熱會使得脈絡熱灼,導致血溢脈外,積滯不散形成淤血。
淤血會導致哪些疾病?俗話有說,淤血生,則百病生,淤血的形成原因有多種,形成之后是一種小毛病,同時,又會成為成為其它疾病的致病因子,例如虛勞、中風、骨節痛、心梗、腦梗、腦出血、肢體疼痛、部分腫瘤等都和淤血有密切的關系,那么,淤血導致的疾病有哪些特征?清朝的名醫王清任對淤血的研究十分深入,他認為人體的疾病均與淤血有關聯。
他將人體分為三個部分,以及表明這三部分出現淤血都會出現相應的癥狀,甚至致使身體疾病,第一部分是頭面四肢以及周身血管,如果有淤血會出現的證候包括頭發脫落、酒渣鼻、耳聾日久、臉上胎記、紫白癲風、眼疼白珠紅、牙疳、口臭、久病虛勞等。第二部分是橫膈膜以上的胸腔,包括心、肺、咽喉、氣管、食管等臟器,這部分有淤血產生,會出現的證候包括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呃逆、急躁易怒、飲水即嗆、晚發一陣熱、心悸失眠、夜睡夢多等,
第三部分是橫膈膜以下的腹腔,包括肝、腎、脾、胃、大小腸等臟器,淤血在此部位的證候包括肚腹積塊、臥時腹墜、肚腹固定不移的疼痛、久瀉不愈等。綜上所述,淤血容易形成比較常見,積滯過大會造成疾病,或成為多種疾病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身體出現淤血,需要注意及時處理。參考文獻:任忠欽凌娜,《老年血淤證的現代機理研究概述》,實用中醫藥雜志,JournalofPractic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5年03期.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3、中醫養生保健品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