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說普通話,才把河南話降格成了方言。有人可能會說閩南語和河南話相差這么大怎么可能有淵源呢,我是鄭州工業大學的畢業生,我覺得鄭州的大學有些老師說方言很正常,至少他們說的方言也比南方的方言好懂,比如說河南人說小房間,會這么拋開語言分類而言,河南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是河南話的一部分,也都能代表河南話,并且最好聽的方言肯定是自己的家鄉話。
1、張雪峰說河南鄭州的大學有些老師說方言,是真的嗎?
我是鄭州工業大學的畢業生,我覺得鄭州的大學有些老師說方言很正常,至少他們說的方言也比南方的方言好懂。記得我們上學時的高等數學老師,老家是河南駐馬店的,四十多歲,當時碰巧的是他的女兒正好在我們班,都在階梯教室大班一起上高數課。當時他已經是數理力學系主任,課講得非常好,也非常幽默,但是說的一口河南方言,他說的一個笑話我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說的是姑娘與姑媽,一青年寫信給一姑娘,卻錯把信中“姑娘”寫成“姑媽”,姑娘十分生氣,回信曰:“怪你眼睛瞎,姑娘喊姑媽,若要嫁給你,羞死我一家!”青年不服氣,寫信回敬曰:“媽就是娘,娘就是媽,姑娘沒錯,姑媽怎差?”他把姑娘與姑媽說得特別重,讓我們記憶深刻,所以說大學里老師說方言也不影響我們學習的效果,反而大學學得更輕松。
當然他們那時的大學老師基本都是從各大學畢業留校或其他大學來的,不是師范類學校畢業,所以在普通話方面要求不高,因為從師范大學畢業的老師不一定懂專業理論課。另外那時的普通話也沒現在普及,就算是現在也會存在其他大學博士畢業普通話不標準的情況,如果班上大部分是河南人的話,說方言也許更親切,大學老師不比中小學老師,中小學老師必須是師范學校畢業,普通話要合格,而大學老師必須懂專業,而懂專業的普通話就不一定標準了。
2、河南哪個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話?
拋開語言分類而言,河南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是河南話的一部分,也都能代表河南話,并且最好聽的方言肯定是自己的家鄉話,站在個人的角度,我認為開封話最能代表河南話。我老家平頂山,說著魯山東邊的方言,但在大學期間認識了很多開封的同學,感覺他們的方言比較有意思,特別是開封方言無論是信陽、焦作、濟源、安陽的都能聽懂,
開封給我的感覺就是說話輕飄飄的,音調比較好聽,似有若無。那時候經常聽室友講開封話,像“沒力兒、不孬、沒啥事兒”等等代表著濃濃的開封音,我們有時也開玩笑講,北宋時候皇上上朝會不會也說開封話,比如“今有啥事兒,這咋弄的啊”等等。總之,至于哪個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話,這個不會有統一的標準,方言本身就是最接近風土人情的文化,也多如星點,
3、河南方言好聽嗎,為什么?
中原,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他的方言是極具輻射力。當然現在的河南方言雖保留了一部分遠古發音,其實早已偏離了遠古時期的原貌,雖然河南方言早已偏離了遠古文明發祥地時的發音,但我國有一個地區卻替河南人保留下來遠古時代的語音原貌,這個地區的方言就是被譽為我國語言類化石之稱的閩南語。閩南語分布在福建南部、廣東北部以及臺灣地區,當然海外南洋也有很多人說閩南語,但那是后話,
之所以稱閩南語是我國語言的活化石,是因為我國遠古大遷徙時期,從中原地產遷址南部后,由于閩南地區山高交通不利的原因,導致這里的信息不暢,所以遠古時代的語音才得以保留下來。有人可能會說閩南語和河南話相差這么大怎么可能有淵源呢?其實,了解河南話和閩南語的人可能會知道,在閩南語中仍保留了很多河南話的發音,比如閩南話把“開水”讀作“滾水”,這在河南部分地區中現在仍在使用,再如閩南話把“牛”讀作“偶”,這和河南的土話一摸一樣,再比如閩南話把“太陽”讀作“日頭”,這在河南乃至北方很多地區至今仍說“日頭”,諸如類似的閩南話發音還有很多。
4、河南有幾大方言?最難聽懂的是哪兒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