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著的書被元、明、清三朝代定為開科取士的必讀之收;他的哲學觀點影響我國封建社會末期長達600多年時間;迄今仍對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發展起到承先啟后和無可替代的作用宋朱熹的資料,宋朱熹的資料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
宋朱熹的資料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漢族,行五十二,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理學家,理學的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縣。14歲時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歲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他一生為官九年,先后擔任同安縣主簿、知江西南康軍、湖南潭州知州、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煥章閣待制、侍講(皇帝的老師和顧問)、知福建漳州等職。慶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九,逝世于考亭,歸葬于建陽唐石里(今黃坑鎮)大林谷。他一生剛正不阿,無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書立說、創辦書院、講學傳道,是我國繼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師。如果說孔子是中國早期儒學的權威代表者的話,那么朱熹則是中國后期儒學的集大成者。他著的書被元、明、清三朝代定為開科取士的必讀之收;他的哲學觀點影響我國封建社會末期長達600多年時間;迄今仍對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發展起到承先啟后和無可替代的作用
朱熹(1130年(壬戌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家境窮困,自小聰穎,弱冠及第,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歷高孝光寧四朝。于建陽云谷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亦稱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有《朱文公文集》,通行《四庫全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