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洛陽永寧寺塔,和我早前貼過部分琉璃構件的明朝金陵報恩塔一樣,都有些遺存留世,令人千秋懷想。北魏的宣武靈皇后,也就是胡太后攝政以后,建造了永寧寺,姑媽在胡太后很小的時候,就教授給她佛教的很多常識,永寧寺是胡太后信奉佛教的一個產物,也是當時北方數一數二的佛教建筑。
1、洛陽永寧寺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北魏的洛陽永寧寺塔,和我早前貼過部分琉璃構件的明朝金陵報恩塔一樣,都有些遺存留世,令人千秋懷想。下面是我見過的一些永寧寺塔文物,第一部分是杭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正在舉辦的《考古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60年成果展》中的陳列。總共六件泥塑:泥塑仕女頭部殘像(左),泥塑比丘頭部殘像(右),陶坐像,姿態(tài)端莊,衣紋褶縐刻塑細膩、生動、流暢,繁簡分寸恰如其分。
?另一件陶坐像,衣紋線條簡潔,整體稍顯不及前一件精致,?世俗服裝立像,裙子背部刻劃線條簡潔卻非常飽滿生動,充滿立體感。?另一件世俗服裝立像,生動程度也稍微不及前者,?第二部分是洛陽博物館藏品。?老人頭像,微笑中有一絲通脫、一絲狡黠?影塑帶籠冠頭像?豐腴柔美的手?影塑身坐像,衣紋稍顯粗略,但仍相當生動,坐姿端莊拘謹,
?除了嘴唇,這個泥塑頭像其余部分大都已殘損,卻正好更顯出秀美的唇型,微笑令人心折。?這件世俗裝仕女立像正面部分殘損,背部裙帶衣紋差堪與考古所展出的那件坐像媲美,背部挺拔,腰身纖細,體態(tài)尤美,?除了泥塑,永寧寺塔基還出土了一些瓦當等建筑構件五個瓦當。上面兩個為蓮花化生紋,中間為獸面紋,左下為蓮花紋,右下為忍冬紋?蓮花化生瓦當放大圖?這個泥塑人面像殘高25厘米,是永寧寺塔遺址發(fā)掘出的最大一件,按比例推算,如為立像,通高當達三米左右,
2、北魏胡太后為何要建造永寧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主要還是因為北朝佛教的盛行,很多人難以理解,佛教本來是漢人的傳統(tǒng)宗教,然而北朝很多有異族血統(tǒng)的君主,對于佛教卻更為虔誠,甚至到達了不惜一切的地步。北魏拓跋氏從道武帝開始,就對佛教推崇備至,由于北魏歷代統(tǒng)治者都篤行佛教,甚至到了離譜的地步,也有人觸底反彈。太武帝因道士寇謙之、司徒崔篈浩的進言,認為佛教盛行導致國家財政銳減、兵員枯竭、軍無斗志,于太延四年(438)重拳打擊佛教,
他曾命令五十歲以下的僧人,原則上都要還俗。但隨后文成帝上臺以后,立即重新推崇佛教,大肆新建寺廟,不限制平民出家,而北魏的宣武靈皇后,也就是胡太后攝政以后,建造了永寧寺。胡太后生在佛教史家,她的親姑媽就是一個女尼,父親親友也多篤行佛教,她從小受到熏陶,對佛教也是非常信奉。尤其胡太后從小同姑媽關系極好,她能夠進宮也是受到姑媽的推薦,
而姑媽在胡太后很小的時候,就教授給她佛教的很多常識。到了胡太后掌握北魏大權時,她從內心深處敬仰佛教,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永寧寺是胡太后信奉佛教的一個產物,也是當時北方數一數二的佛教建筑。它是專供皇帝﹑太后禮佛的場所,或者說這是胡太后的私人寺廟,當然要大肆修建,另外說法,永寧寺是胡太后為生母祈福修建的,所以不惜血本。
據楊玄之《洛陽伽藍記》記載:永寧寺塔為木塔,高九層,一百丈,一百里外都可看見,一種說法是,真實的永寧寺可能高達100多米,是今天最高木塔應縣木塔高度(67.31米)的兩倍。而且,永寧寺非常奢華,楊玄之《洛陽伽藍記》還寫到:永寧寺塔為四面型,每面三門六窗,每門有五行金釘,僅金釘就有5400枚,塔的每層都有承接露水的金盤,盤的四周懸掛金鐸(風鈴),這些金鐸共計130個,寺塔的最高處為一鎏金銅質寶瓶,寶瓶巨大,其容量大概有2500升。
不過,永寧寺塔在534年就被被大火毀掉了,只剩下基座,其實北朝崇信佛教,也是有原因的。當時國家分裂,戰(zhàn)亂連連,北方統(tǒng)治者的壓力非常大,因為他們多不得好死,以胡太后為例,她權傾一時,為奪權不惜毒死親生兒子,而胡太后被權臣爾朱榮沉入黃河活活淹死,這種朝不保夕的時代,這些統(tǒng)治者一是要及時行樂,比如胡太后就非常淫亂,身為太后卻養(yǎng)了很多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