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死了,劉備又當上了的荊州牧。荊州的故事從東漢末年劉表單騎入荊州后開始,在北方中原大地混戰之時,荊州的地位幾乎被忽略不計,當北方被曹操統一之后,荊州的地位開始空前高漲,因為曹操只要再奪取并穩定占領了荊州,天下統一就只是時間問題了,而赤壁之戰則打破了曹操統一天下的夢想,開啟三國鼎立的雛形。
1、東漢末年,荊州本是劉表父子所居,為何卻成了東吳的了,劉備借荊州從何說來?
荊州在東漢末年的很長時間被劉表占據,但是荊州在208年后的很長時間被孫權、劉備、曹操三人分別占領。(完整的荊州是很大的,戰略地位很重要)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中央政府名存實亡,地方軍閥崛起,劉表就是占據荊州的地方軍閥,荊州就是劉表的地盤,劉表死后自然傳給劉表的兒子。但是208年,曹操南下荊州,劉表“及時”病死,
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率領部下投靠曹操,劉表的大兒子劉琦跟隨劉備抗曹。注意,劉琮才是劉表真正的繼承人,因此可以說荊州已經被曹操奪下了,但是孫權和劉備聯手,狠狠打擊了曹操的勢力,因此,荊州一分為三——曹操、劉備、孫權各占一部分。1、曹操占據荊州北部南陽郡(張繡歸附后獲得,赤壁之戰前的事情)和襄陽(屬于南郡),
2、孫權得到半個江夏郡和江陵(半個南郡)。3、劉備得到半個江夏郡和其他南郡(襄陽、江陵以外的部分),以及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赤壁之戰后荊州的勢力分布圖劉備沒有借整個荊州,其實只是向孫權借江陵——江陵在赤壁之戰后被周瑜打下來,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因此,劉備借荊州的說法不準確,準確來說只是借江陵(襄陽在曹操手上,這個無法借,也很難打下來),
2、荊州明明是劉表的地盤,為什么東吳會說是他們的呢?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借荊州”的出處在哪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魯肅傳》劉備覲見孫權希望可以獲得荊州的管轄權,(其他人可能都不愿意,比如周瑜)但是魯肅勸誡孫權把荊州以“借”的名義給劉備集團,一次聯合曹操一起對抗曹操。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借荊州”的情況的,
曹操大軍南下攻伐荊州,荊州的老大劉表在曹操大兵壓境之時竟然不合時宜的病死。更坑爹的是劉表死后繼任的劉琮在蔡瑁的慫恿下向曹操投降,劉琮的投降的速度之快讓駐扎在新野前線的劉備措手不及不得不逃離新野趕往江陵,在此過程中諸葛亮渡江聯吳抗曹,逃亡中的劉備得到劉表長子劉琦的幫助,加上關羽的一萬水軍總算有了和東吳聯合的基礎。
隨后赤壁之戰爆發,周瑜利用水軍優勢借東風火燒赤壁,曹操兵敗逃會荊州,以上是“借荊州”事件前提接下來就是為什么會出現“借”荊州的原因了。曹操赤壁之敗之后敗走華容道,孫劉聯軍追到了南郡之后看到曹操留下重兵防守,劉備建議分兵進攻南郡,劉備領軍切斷南郡于襄陽的聯系,周瑜領兵正面“硬剛”曹仁的南郡江陵城,“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
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人截仁后,仁聞吾入必走,”——《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初看起來劉備的建議是為了更好的攻打南郡,當然這個建議也起到了攻打南郡的效果,但是在劉備切斷江陵與襄陽城聯系的時候,劉備還干了一件“大事”。“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蜀書》啥意思呢,劉備在幫助周瑜攻打南郡的時候,上表朝廷讓劉表的兒子劉琦做荊州的省長(刺史),然后以劉琦的名義征討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個郡并且順利的占據了這四郡。荊州一共七個郡,曹操占著最大的南陽郡,周瑜死磕的南郡,程普打下的江夏郡之外另外的四郡都被劉備以劉琦的名義“繼承了”,“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劉備獲取四郡的時候周瑜還在與曹仁的主力在南郡的江陵城死磕呢,他也顧不上去阻止劉備或者自己去取四郡了,劉備那邊一個“上表”就收復四郡,周瑜這邊兩郡在江陵城下相持了近一年,甚至主帥周瑜也被流矢重傷(周瑜的早逝與此傷有很大關系),戰斗打的很是艱苦。好在劉備的計策終于發揮作用,固守江陵的曹仁軍在受到關羽軍(截斷江陵與襄陽聯系)不勝其煩的騷擾下,終于主動放棄南郡江陵退守軍事重鎮襄樊(關羽后來打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