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比如還有…………
一、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三江并流(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曲阜孔廟孔林孔府(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四、蘇州古典園林(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六、頤和園(于1998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七、平遙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八、麗江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云崗石窟(于200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布達拉宮(于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一、黃山(于1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二、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三、長城(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四、天壇(于1998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五、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于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六、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七、青城山-都江堰(于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八、大足石刻(于199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九、龍門石窟(于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莫高窟(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一、武陵源(于1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二、皖南古村落(于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三、武當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四、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于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五、九寨溝(于1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六、黃龍(于1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七、泰山(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八、武夷山(于199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九、廬山(于1996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十、峨眉山-樂山大佛(于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十一、《世界遺產名錄》新增24項 澳門歷史城區入選
三十二、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成功 成為中國第32處世界遺產
三十三、殷墟“申遺”成功成為我國第33處世界遺產
5. 中國地圖全圖高清版大圖 手機
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與舊版中國地圖的區別在于:
豎版地圖的長寬比變大了,與舊版最大的區別就是把原本在右下角展示的南海縮略圖全面實地展示了出來,全面的把我國的陸地和海疆放入了版圖之中。
為了強化國家的主權意識,湖南地圖出版社于2013年3月推出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首次將南海諸島與大陸同比例表示,全景展示了中國陸海疆域,為維護中國海洋權益提供了更直觀有力的證據,給讀者更為完整、直觀的中國版圖概念。
全圖如下:
6. 清朝中國地圖全圖高清版大圖
下面是各朝的面積,當中當然是元代最大,但也不是樓上幾位說的元朝版圖橫跨亞非歐 ,超越了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橫跨亞非歐的帝國是叫蒙古帝國,元朝只是蒙古帝國一部份而已,蒙古帝國最大疆域的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一說4400萬平方公里),東到太平洋,北抵貝加爾湖(一說達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鼎盛時達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他包括了幾個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中國元朝。蒙古帝國后被明朝趕到蒙古內陸,還在繼續呢,直到1636年補后金也是清朝征服。 中國歷代王朝疆域面積: 中國歷朝的疆域面積不易統計,因此版本眾多,略有出入,僅供參考之用,希望可以加分 奴隸制王朝: 夏朝50多萬平方公里 商朝100多萬平方公里 周朝250多萬平方公里 封建帝國: 秦朝330多萬平方公里 秦朝四至: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 西漢550多萬平方公里 西漢四至:東到大海;南到南海群島;西到中亞噴赤河東岸;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岸;北到長城 東漢540多萬平方公里 三國:魏260多萬平方公里吳150多萬平方公里蜀120多萬平方公里 西晉530多萬平方公里 東晉十六國時期東晉220多萬平方公里前秦300多萬平方公里 南北朝宋220多萬平方公里魏230多萬平方公里 齊200多萬平方公里魏200多萬平方公里 梁200多萬平方公里東魏80多萬平方公里西魏100多萬平方公里 陳100多萬平方公里后梁5多萬平方公里北周155多萬平方公里北齊100多萬平方公里 隋朝511.40萬平方公里 隋朝四至:東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今塔里木河東岸;北到長城 唐朝 前期1251.19萬平方公里 中期889.59萬平方公里 晚期545.73萬平方公里 唐朝四至:東至朝鮮半島;西達中亞咸海;南到越南順化一帶與南海群島;北到貝加爾湖以北 五代十國350多萬平方公里 宋代 北宋與遼對峙時期 北宋283.56萬平方公里;遼448.54萬平方公里 南宋與金對峙時期 南宋200萬平方公里;金330萬平方公里;蒙古300萬平方公里 元朝 前期2122.74萬平方公里 后期1960萬平方公里 元朝四至:東到大海;南到南海群島;東北到白令海峽;西到鄂畢河;北到北冰洋 明朝 前期1030多萬平方公里 后期800多萬平方公里 明朝四至:東到大海;南到南海群島;東北到外興安嶺以北阿爾丹加附近;西到克什米爾;北到長城 清朝 初期1400萬平方公里 中期1300.7萬平方公里 晚期1140萬平方公里 清朝四至: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和赤尾嶼;南包南海諸;西跨蔥嶺噴赤河;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岸;西南到喜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