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四大古都,七朝八朝都有,除洛陽有東漢西晉兩個大一統王朝,其他三個鄭州、開封、安陽都是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政權。由此可見,河南古都雖多,但多為地方政權首都,多而不強,包括洛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說南陽是楚國的發祥地是有根據的,可見秦晉豫都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唐宋之前,中國的古都主要在渭水黃河東西一線。
1、為什么河南遍地是古都,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中州自古帝王州?
黃河中游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仰韶文化就是以西岳華山為中心,分布在方圓500公里范圍內(華山被尊為華夏文明根脈,中華民族的圣山)。可見秦晉豫都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唐宋之前,中國的古都主要在渭水黃河東西一線,河南處九州中心,平原廣闊,無戰略縱深,無險可守,實乃四戰之地,所以不是最理想的建都之地。河南四大古都,七朝八朝都有,除洛陽有東漢西晉兩個大一統王朝,其他三個鄭州、開封、安陽都是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政權,
而地方割據政權的首都全國還有很多。由此可見,河南古都雖多,但多為地方政權首都,多而不強,包括洛陽,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建都西安的有西周、秦、西漢,隋、唐,積年800多年。建都北京的有元、明、清,積年600多年,建都洛陽的有東漢、西晉,積年200多年。南京明初50年,而歷史上強大鼎盛輝煌的王朝都在西安北京。
2、為什么河南介紹河南六大古都時說南陽是楚國發源地,并且楚國的都城在南陽?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說南陽是楚國的發祥地是有根據的,楚國的發祥地是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因六十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庫,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將淅川境內的淅水攔腰切斷,在丹江口修起一座大壩,由于庫水的積存,將淅川境內的埠囗街淹沒在水下,將上寺,下寺附近的山丘都吞入水中,天長日久,由于洪水的沖擊,將淹沒在水下的楚國古墓露出水面,沿江兩岸的漁民,發現有許多銅缸(實際是文物叫銅鼎)就把它從水中撈起當油缸用,一次偶然的機會,淅川縣文化局陪同北京來的專家,在游玩丹江水庫時發現此事,說淅川人很富,拿銅鼎當油缸,于是,便引起考古專家的注意,對露出水面的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經專家確認,這些文物屬于春秋戰國時楚國貴族的古墓群,級別之高,文物之精湛,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后來通過挖掘發現,在淅川境內的上下寺,淅水兩岸,出土了王子午鼎,神獸,排簫等國家一級文物??脊沤缭阡来ㄅe行學術研討會,確認淅川境內的埠口街,水淹時叫埠口街,據文字記載,是舜的兒子丹珠的封地,歷史記載叫丹陽,此地就是楚國的始都。曾有四百多年的建都史,都在淅川境內,后被史學界稱之為楚國的發祥地?,F在河南省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十之七八出土于淅川境內,
3、鄴城究竟是指邯鄲的臨漳還是指河南安陽?為什么七大古都說安陽而不說臨漳或邯鄲?
回問答:經過多年研究我知道為什么七大古都為什么說安陽而不說臨漳或邯鄲了!歡迎各位看官評頭論足。會說的趕不上會聽的:第一,三臺遺址(鄴城)屬于安陽還是邯鄲管轄是現代區域劃分問題,但曹操墓、西門豹祠、三臺遺址都在安陽北邊上就值得商榷了!自古以來南敬天北敬地,東、西漢朝更是風行:如曹操“南門秋操”的規定,洛陽“葬在北邙”的習俗,那有葬在西南方向的?你知道西北為上,北為上么?《三國演義》都知道尊重歷史,
第二,曹操與袁紹大戰,幾番廝殺、幾年爭斗全是在洹水之南,割麥子清野,把冀州城周邊人口遷居黃河南,誰割的、誰遷的《三國志》記載的明白,沒有臨漳什么事吧?打開冀州,進了鄴城才在漳河邊先后筑三臺對吧?第三,安陽老城歷史上幾經攻打,都記載不好打,我知道最早是秦國,之后是曹操:無奈之下決漳河水圍安陽。別說歷史,就現在的地勢,臨漳敢讓決漳河水淹嗎??。ㄎ赐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