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1.1937年到1945年是八年抗戰2,抗戰十四年抗戰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的十四年抗戰,而八年抗戰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5年8月的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傳統上的意思是八年抗戰。
1.1937年到1945年是八年抗戰2。盧溝橋事變:為了獨占中國,1937年7月7日夜,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對北平西南的宛平縣進行搜查。中國維權者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日軍鳴槍猛攻盧溝橋,攻擊城內中國守軍。中國后衛29軍紀興文團還擊。
抗日戰爭傳統上的意思是八年抗戰。爆發于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終戰圣旨。事實上,中國上一次停戰是在1945年8月23日,蘇聯軍隊占領了旅順港。分為三個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陷,為戰略防御階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略相持階段。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戰略反攻階段。
3、抗日戰爭到底是八年還是十四年抗戰十四年抗戰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的十四年抗戰,而八年抗戰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5年8月的整個中華民族。統稱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延伸材料:抗日戰爭早期國際背景:九一八事變后,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特別是主要國家對日本侵華采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法西斯勢力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和互聯,中國曾經寄希望于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聯。然而,此時的西方政客主要把目光放在了歐洲戰場上,卻沒有向中國伸出援手,但國聯的綏靖政策態度讓日本不再懼怕國際社會。向日本發出了錯誤的信號,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