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字書法怎么寫好看呢。從你發佈的字跡來看,的確是無根無臨習前人碑帖的痕跡,橫的形態成兩頭粗中間細的扁擔狀;鉤短而尖利,與第2筆相呼應,捺畫一波三折,與左邊三撇相呼應,第1筆側落于中線上;寶蓋頭寬,剛好蓋住下面的“豕”字;“豕”字弧鉤架于中線上;撇、捺的角度巧妙呼應。
從你發佈的字跡來看,的確是無根無臨習前人碑帖的痕跡:筆畫不規范,意隨筆動;筆法少,較隨意,個性十足;結字無序,隨手隨意;章法順其自然,寫到些算些。從你的筆跡看,個些張揚肆意,不宜臨王羲之結字嚴謹,章法規整之類型,如比斜鉤就特別突出,建議臨習黃庭堅,米芾行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書法必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晉人書風疏朗高古,唐人尚法、宋人求意,各有千秋,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2、“家”字書法怎么寫好看?
“家”字很常用,卻很難寫;寫不好,就像一個老頭兒,頭戴大帽子身穿長袍子,彎著腰駝著背——活脫脫的“宰相劉羅鍋兒”啊!那么,“家”字書法怎么寫好看呢?(以趙體“家”為例)第1筆,應寫成“豎點”,藏鋒起筆,側落于中線,用力頓筆,提筆轉正,中鋒稍下行,回鋒收筆。如果落筆偏了,或頓筆無力,下行不足或太長,都會影響整個字的份量,
第2筆,落筆較輕,左下方向用力,回鋒收筆。形態上細下粗,方向很重要,成左斜勢。第3筆,與第2筆留出空隙,落筆較輕,提筆右行,稍上斜,接住上面的點畫,右端稍用力;再提筆用力側按,提筆向左下快速出鋒。橫的形態成兩頭粗中間細的扁擔狀;鉤短而尖利,與第2筆相呼應,第4筆,與寶蓋橫留出距離,起筆相同。右端提筆側按,提筆左轉,順勢撇出——不超出第2筆左點,
橫不在中線而是偏左;撇過45度斜線偏上。第5筆,落筆接撇畫中間位置——中心線偏左處,行筆成圓弧形,過中線向下轉,下行稍呈弧形,至中線頓筆,提筆向左稍上方發力平出。弧鉤上、下呈圓弧形,中間呈直中帶弧的弓形,架于中線上,鉤稍平。第6筆、第7筆,起筆緊接第5筆弧鉤的上弧處,向左下方撇出——不超出第2筆左點,
三撇形成均勻夾角,呈發散狀態,舒展有序。第8筆,起筆不超出寶蓋頭,于鉤的下方側落輕頓,提筆向左下方快速撇出——撇尾接近弧鉤上弧處,短撇短而鋒利,第9筆,起筆輕落——接于弧鉤上弧處,向右下方行筆,逐漸用力下按,至寶蓋下端處,提筆向右收筆——高于左下撇。捺畫一波三折,與左邊三撇相呼應,總之,“家”字:第1筆側落于中線上;寶蓋頭寬,剛好蓋住下面的“豕”字;“豕”字弧鉤架于中線上;撇、捺的角度巧妙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