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買了些土豬肉,那時市場上的豬肉價格是10塊一斤,土豬肉是18塊一斤。土豬肉和飼料喂養的豬肉從口感,色澤,肉質都有差別,土豬肉,對于不喜歡吃肥肉的人建議不要吃,土豬肉的肥肉遠遠比飼料豬肉多,并不是豬品種的差別,同樣的豬品種,農村土法喂養和飼料喂養,土豬肉就是肥肉多,但土豬肉口感清甜細膩而且油膩。
1、農家土豬肉有沒有必要焯水?
哈哈,老鄉你好我是一個關注你很久的美食愛好者、你這個問題我覺的沒什么爭議,,還是看個人喜好,要是以前我們永定這是肯定不會去焯水,有區別的是現在的豬哪怕是農家土豬,因為它們吃的豬食不像以前一樣綠色,如果是炒的農家土豬肉我認沒有必要焯水,做湯的話可以用冷水沖泡20分鐘左右,去些血水。看了你的不少視頻確實拍得不錯,
2、“土豬肉”和“飼料豬”怎么區分?
土豬肉和飼料豬肉的區別,可從三個方面判斷,只要有一個區別,基本就能立馬斷定。第一個,看肥膘,這是一個最明顯的方面,土豬肉肥膘厚,飼料豬肥膘薄。這里的道理,主要是喂養的時間,土豬時間長,散養要一年,半散養也要10個月,才會殺了賣,飼料豬就不一樣,程序化養殖,嚴格控制成本,必須到時就殺了,根據不同品種,一般在4-6個月出欄。
所以,土豬的肥膘相應要厚些,而且看著油汪汪的,飼料豬的肥膘不僅比較薄,還水唧唧的。這個方面,要注意的是飼料豬也有厚肥膘,主要是有些養殖場,為了混淆土豬肉,賣上好價錢,特意多養一段時間,達到催膘效果,這樣情況,就要用其他方法鑒別。第二個,看瘦肉顏色,土豬因為品種和飼料,與飼料豬有很大區別,在肉色上能看出來。
土豬瘦肉深色肉紅,飼料豬蒼白色肉紅,顏色輕重比較明顯,基本一眼都能看出來,土豬肉的紅色,有點像含著血液,給人以肉質飽滿健康的感覺。飼料豬肉也很飽滿,但是色澤不大對頭,像是水洗過似的,這個方面,要注意的是注水豬肉。豬肉煮水是常態,注水豬肉看著水唧唧的,肉色蒼白,這個還好辨認,看著有滲水模樣就是。不好辨認的是注膠肉,注入的膠跟肉色一樣,和肉完全結合一體,老司機也不好辨認,
買到這肉自認倒霉算了。第三個,看體型大小,這個比較好把握,土豬的個子都比較小,飼料豬比較大,這是品種特點決定的。道理也很簡單,拿土豬當飼料豬養,怎么喂也長不那快,就不大掙錢。飼料豬都是長得快的品種,最快的四個多月都能長到二百來斤,土豬這時候才百十斤呢。當然,土豬養到一年殺了,個子看著也大,但是和同樣大的飼料豬,還是能夠分辨出來,
3、農村的土豬肉好在哪里?
農村的土豬肉好在哪里?農村的土豬是脂用型品種,瘦肉占45%以下,脂肪50%以上,背膘厚4厘米以上。農村的土豬肉用手一模滿手都是油,而且味道好,吃味香,肉味鮮美、口感細膩,有一股久違了的豬肉味道,瘦肉不柴,基本是皮、肥肉、瘦肉三樣同時成熟,中國本土豬種已成“熊貓豬”,近年來,過去少見的本地豬在畜牧科研部門科研人員的辛勤工作下,從邊遠山區收集土豬進行選育,黑毛豬終于又回來了,市場上又有黑豬肉賣了。
隨著消費者對本地豬肉的青睞,產品供不應求,價格遠高于白毛豬,農村養殖本地豬的前景非常好,本地豬一般黑色毛、黑花毛、棕色毛,具有耐粗飼,具有成熟早、脂肪多、耐粗飼、適宜放養、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強等特點,農村的土豬肉好在哪里?其實現在農村喂的黑豬并不是土豬,而是雜交本地豬,含有外國優良種豬的血液,因此,生長比真正的土豬快。
黑毛豬由于肥肉多、瘦肉少,飼料利用率低,育肥時間長,經濟效益差,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前后后引進國外優良品種豬與本地豬開展雜交改良,黑毛豬變成白毛豬,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經很難尋找到黑毛豬,中國本土豬種已成淪為“熊貓豬”,有的品種數量還要少于熊貓,有的品種已經絕跡了。農村養殖的土豬養殖時間長,一般是十個月以上,有的農戶養殖是采用放牧,民謠曰:“養豬不放,難得養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