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明代永樂年間修廟時,發現前代碑,以明初白塔寺命名白塔寺,第三塔的主塔,也被稱為千尋塔,高6,913米,是一座16層的方形磚塔,屋檐密集,大理三塔是唐宋時期的一組塔,其原名恢復為“廣佑寺”,以塔命名,稱廣佑寺塔,即遼代東京都遼陽府廣佑寺大佛塔,塔座兩側設置塔門,塔內安裝水架。
1990維修時,清理鐵剎桿須彌座時,剎桿與磚縫之間,發現有偏旁為年的漢字,以及嵌縫的碎銅片上的漢字,是金元維修時的文字碎片。《重建遼陽城西廣有寺寶塔》中提到,在元恭和尚(葬于遼陽城東太子溝,其生平事跡由寶塔碑文敘述)主持維修寶塔時,“鏟平寶塔底座,取得廣有寺舊碑,然后修復寺額。”說明明代永樂年間修廟時,發現前代碑,以明初白塔寺命名白塔寺。其原名恢復為“廣佑寺”,以塔命名,稱廣佑寺塔,即遼代東京都遼陽府廣佑寺大佛塔。
大理三塔是唐宋時期的一組塔。中間是大寶塔,后面是兩個小寶塔。它們充滿了腿,布局統一,造型和諧,相互輝映。第三塔的主塔,也被稱為千尋塔,高6,913米,是一座16層的方形磚塔,屋檐密集。每層四面都有佛龕,對面兩個佛龕是放佛像的,另外兩個佛龕是窗戶。塔基呈方形,分上下兩層,下側長335米,四周有石柱,柱的四角雕有石獅;上邊長21米。塔座兩側設置塔門,塔內安裝水架。順著梯子走就能到達頂峰。南、北兩座小塔高43米,為十級八角空心磚塔,檐密。外觀與主塔基本相似,頂部有金銅剎和寶頂。如果你有幸登上塔頂俯瞰,可以看到大理古城和銀玉湖的美景。
3、杭州有哪些塔?它們有什么特征?杭州六和塔,位于錢塘江畔的岳倫山上,是北宋吳越王為錢塘江鎮而建。此地曾是五代吳越王的南園;北宋開寶三年,錢棚園建塔,建塔院,目的是鎮壓河潮;杭州雷峰塔遺址,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南岸的趙茜山上,原名西關磚塔;后來由于年久失修和村民的迷信,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倒塌,有一卷《一切如來心秘,一切身舍利、珍寶、大羅經印本》,是我國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貴實物;雷峰塔下有一座地宮,用方形石板封死。地宮中出土了金蓮花、銅鉞、龍佛像、銅鏡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