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水汽,二,溫度低,讓水汽能凝結成水滴。要想控制降雨量也得從這兩方面下手,臺風從太平洋送來大量的水汽,當前的科技能力不可能去移動云團,那就只能從第二條入手,這也有兩種方法,一,升溫,讓水汽無法凝結成水滴;向天上打防雹火箭彈,我國目前有wp和bp兩種型號的火箭彈,但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而且投入巨大。
1、不懂就問系列,這次河南雨勢這么強,人工科技手段能否控制?
降雨有兩個條件:一,有水汽,二,溫度低,讓水汽能凝結成水滴。要想控制降雨量也得從這兩方面下手,臺風從太平洋送來大量的水汽,當前的科技能力不可能去移動云團。那就只能從第二條入手,這也有兩種方法,一,升溫,讓水汽無法凝結成水滴;向天上打防雹火箭彈,我國目前有wp和bp兩種型號的火箭彈,但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而且投入巨大,
2、鄭州發洪水,鄉下情況怎么樣?
鄉下應該好很多。暴雨200毫米,相當于20厘米厚的雨水短時針平鋪在每一寸地表上,包括屋頂、水泥瀝青硬化路面以及農田土地上,城市里硬化率高,又沒有田埂約束、水塘緩沖,幾乎所有的雨水都會毫無阻擋地以最快速度匯集到地勢略低處,形成十倍二十倍深度的積水,城市越大,匯集倍率越高——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城市??!雖然城市有下水管道,但是這種封閉的管道有一毛病,就是高地處部分直通下水管道(如屋檐雨漏)的雨水,會在整個封閉的下水管道中產生高壓,短時間內反而影響路面雨水井排水,甚至噴發倒流,加劇低地積水速度!而鄉村整個排水系統幾乎都是開放的(前幾年瞎搞的村莊雨水管道工程除外[捂臉]),一部分雨水會被裸露的土地吸收,大部分會被田埂約束在一塊塊農田中,一般田埂高度都足以約15至20厘米(150至200毫米降雨)地表水,尤其是在夏天農田都急需要用水,排水口基本都處于關閉和半關閉狀態。
加上塘壩和溝渠蓄水,基本都能對付200至300毫米強降雨,但是,農村也不是沒一點問題。農村洪災基本都離不開過境水造孽,包括低洼平原的洪水走廊、大山區山口源頭,以及水庫溢洪區等,除了這些地方,大多數農村即使形成內澇,也就是某一片農田作物沒頂了,村民住宅一般都會自動選擇地勢較高處,形成的“自然村”自然強大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