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思維方式確實和西方人不一樣,這種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也確實影響了他們的不同行為,思維方式在中國和西方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西方的跨文化思維——尋求統一一致的機制和理念來衡量中國人是錯誤的,中國古代最早的思想家的思維直接從觀察人開始,中國人的思維從天地一體即大宇宙開始,其核心是小宇宙中的人。
中國的思維方式確實和西方人不一樣,這種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也確實影響了他們的不同行為。在事件歸因方面,西方學者習慣于歸因于個人,而中國人強調團隊影響。西方研究者稱之為歸因錯誤。但在中國,這種錯誤應該被扭轉,因為中國人首先看形勢,然后看形勢中的個人,與西方人相反。思維方式在中國和西方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西方的跨文化思維——尋求統一一致的機制和理念來衡量中國人是錯誤的。古希臘最早的哲學是從探索自然的起源和原因開始的。最初的問題大多與自然實體和本體有關,所以幾乎所有最早的古希臘哲學家都是“物理學家”或自然哲學家。中國古代最早的思想家的思維直接從觀察人開始,中國人的思維從天地一體即大宇宙開始,其核心是小宇宙中的人。
早在西周時期,“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已經萌芽。在《周易》中,“推天理人”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整個《周易》思維觀念的基本基礎之一。其目的是揭示人、天地、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合理地指導人的行動。《易經》認為,人與天地“對應,同氣相求”;所以人要遵循天地之道。“成人之人,與天地和諧,與日月和諧,與四季和諧,與鬼神和諧”;這樣才能“生在天上,后天有福氣”。“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一個突出的共同命題,而《易經》無疑在這一命題中發揮了歷史性的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