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其中,【成都縣】與【華陽縣】是【成都府城】的附郭縣,最早的文獻記載”成都“則是在西漢的《史記》和《蜀王本紀(jì)》中,比較可信的說法是“成都”出自古蜀人的語言,古蜀人是氐羌的后代,古氐羌語言中,地方、地區(qū)都被稱為“都”,古籍中古蜀地名也有很多以“都”作為地名的,如邛都、新都、武都、徙都等,“成都”之都很有可能就是古蜀語言中“地方”的意思,而“成”古蜀語讀音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讀如現(xiàn)代漢語的“du”音,所以成都之“成”很可能就是“蜀”,“成都”指的應(yīng)該就是“蜀族人居住的地方”。
1、明朝的成都府在哪里?包括如今的哪些地方?
【成都府】是一個設(shè)置于公元757年,廢止于公元1913年,并在元朝被短暫改制為【成都路】(公元1256年-公元1371年)的【府級政區(qū)】,它存在于中晚唐、前蜀、后唐、后蜀、兩宋、明、清等政權(quán)治下。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駐地,也即【四川】首府,【成都府】與【重慶府】、【順慶府】、【保寧府】、【夔州府】、【嘉定府】、【廣元府】、【潼川府】、【雅州】同為【四川布政使】下轄的【府級政區(qū)】,相當(dāng)于的【地級市】一級。
明朝【成都府】下轄當(dāng)時的:成都縣、華陽縣、雙流縣、郫縣、溫江縣、新繁縣、新都縣、彭縣、崇寧縣、灌縣、金堂縣、仁壽縣、崇慶州、漢州、簡州、井研縣、資縣、內(nèi)江縣、安縣、蒙陽縣等3州17縣,其中,【成都縣】與【華陽縣】是【成都府城】的附郭縣。明朝【成都府】所轄地域,對應(yīng)到我們今天,大體上包括: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的:成都市區(qū)、郫都區(qū)、金堂縣、都江堰市、崇州市、新津縣;四川省德陽市下轄的:德陽市區(qū)、廣漢市、綿竹市、羅江縣、什邡市;四川省綿陽市下轄的:綿陽市區(qū)、安縣;四川省阿壩州下轄的:茂縣南部、理縣、汶川縣;四川省資陽市下轄的:資陽市區(qū)、簡陽市;四川省眉山市下轄的:仁壽縣;四川省內(nèi)江市下轄的:內(nèi)江市區(qū)、資中縣,
2、成都為什么叫成都?
查閱了一些資料。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顯示,早在10000年以前成都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可以考察的歷史也有4500年左右,著名的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都可以證明他悠久的歷史,距今3000年前,成都很可能就已經(jīng)是古蜀國的都邑了,而且這個獨一的名字,就是“成都”。目前可見到的最早的成都地名是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晚期的出土文物上,四川滎經(jīng)出土的銅矛,青川出土的銅戈都有茶“成都“的字樣,
而最早的文獻記載”成都“則是在西漢的《史記》和《蜀王本紀(jì)》中。自從得名“成都”,這座城市就再沒更名過,這是我國所有大城市中的唯一記錄,當(dāng)然成都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別稱的出現(xiàn),如“龜城”、“錦城”、“蓉城”,那“成都”之名是怎么來的呢?目前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是宋代《太平寰宇記》中:“成都縣,漢舊縣也。蜀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這種解釋雖然是歷史上最早的一種解釋。但其正確與否還存在很大爭議,因為存在套用古代帝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故事之嫌,這個故事里的成都并不指成都,而且按這種說法,很多大城市都可以稱“成都”了,更重要的是,秦以前的古蜀國是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體系的,他們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古人稱“蜀左言”,與當(dāng)時的中原“莫同書軌”,成都又怎會用中原人的語言來命名自己的都城呢,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成都”出自古蜀人的語言,古蜀人是氐羌的后代,古氐羌語言中,地方、地區(qū)都被稱為“都”,古籍中古蜀地名也有很多以“都”作為地名的,如邛都、新都、武都、徙都等,“成都”之都很有可能就是古蜀語言中“地方”的意思,而“成”古蜀語讀音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讀如現(xiàn)代漢語的“du”音,所以成都之“成”很可能就是“蜀”,“成都”指的應(yīng)該就是“蜀族人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