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繳費檔次和標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共有12個繳費檔次,其中最低的為每年100元,最高的為每年2000元,最高繳費檔次不得高于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繳費標準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
1、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應該怎樣選擇繳費標準或檔次?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將以前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合并而成的,統稱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并后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打破了戶籍限制、區域限制,提高了統籌層次,基本實現了城鄉養老一體化,使農村居民也能和城鎮居民一樣,老有所養,能夠按月領取退休金,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程。第一,繳費檔次的設計有利于實現“全覆蓋”按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采用財政補貼和個人繳費相結合的繳費方式,分為100到2000等十二個繳費檔次,
這個繳費檔次的劃分,更加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于實現養老全覆蓋,擴大受眾面,使各個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經濟態勢的群體都能參加養老保險,這對于推動養老保險的覆蓋面是非常有利的。第二,基本原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原則和職工社保一樣,其基本原則是,多加繳多得、長繳長得,這個原則不僅體現在養老金的計算過程中,同時也體現在退休后退休金的調整中,所以在選擇繳費標準或繳費檔次時,在經濟能力承受的情況下,盡量做到長繳、多繳。
第三,如何選擇繳費檔次和標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共有12個繳費檔次,其中最低的為每年100元,最高的為每年2000元,最高繳費檔次不得高于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一是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群體。建議每年500左右的繳費標準較為合適,每年500元說句老實話,就是養十幾只雞,養一頭羊就能解決的問題,大多數家庭是能夠負擔的,
二是年輕的群體。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年輕群體,可采取由低到高的繳費方式,比如今年30歲的人,如果到60速辦理退休,可以有30年的繳費年限,第一年可采取繳費1000元,根據經濟情況,逐年增加的方式,到退休前5年,可增加到最高繳費標準。通過這樣不斷累積,使自己個人賬戶資金量不斷增多,三是中老年群體。
可直接選擇最高繳費標準,中老年了,由于繳費繳費時間短,個人賬戶資金太少會影響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主要是由基礎工資、個人賬戶資金來組成的,個人賬戶資金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多,所以中老年群體繳費時間短,增加繳費標準是比較實際的,其資金來源可由全家人來負擔,這樣資金壓力可相對較小。總之,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具體繳費標準如何選擇,主要是根據自己的年齡結構,經濟情況來靈活掌握,每年的繳費標準在每年繳費前都是可以變化和進行選擇的,
2、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3個檔次,每年選擇交的檔次不一樣有影響嗎?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3個檔次,每年選擇交的檔次不一樣有影響嗎?當然是有影響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屬于自我儲蓄性質的養老保險,所謂自我儲蓄性質,就是指基礎養老金只要是在同一個統籌區,不管繳納哪個檔次,養老金都是一樣的,但個人賬戶養老金體現的是多繳多得的原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根據國發(2014)8號文件精神建立的,也是我國除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之外,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養老保險,也是參保人數最多的一種養老保險,目前超參保人數達到了5.2億人,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城鄉居民。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了9.67億人,除了4億多人參加的是職工養老保險以外,其余都是參保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按照國發(2014)8號文件精神,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行的是12個繳費檔次,但是各地方政府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對于繳費檔次進行了調整,有的是10個繳費檔次,有的是13個繳費檔次。按照制度的安排,參保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每年調整一次繳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