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湖北人陳友諒給朱元璋造成了足夠的麻煩,以至于明朝建國后朱元璋在湖北殺戮很重,痛恨湖北人給陳友諒的支持。前期,全國萬眾一心、同心戰疫,支援湖北、保衛武漢,作為湖北大學的一名教授,你在哪里,)然后從支持他的江西移民湖北填充人口改變湖北的人口結構。
1、你怎么看待湖北隨州的房價?
隨州是湖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位于湖北省北部。隨州市版圖面積9636平方公里,轄一市一區一縣:廣水市、曾都區、隨縣,隨州素有“漢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稱,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東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漢,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北臨南陽、信陽,南達荊門,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北大門”,襄十隨汽車工業走廊重要城市,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由東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轉站。
隨州是炎帝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專用汽車之都,世界四大古銀杏群落之鄉,世界三大蘭花產地之一,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關注過隨州房價,城區大概在五六千,個人認為偏貴,自住倒無所謂,投資就該慎重了。隨州福銀高速漢十段、隨岳高速、麻竹高速在境內交匯,普鐵、動車過境,高鐵即將通車,交通區位優越,沒的說,但交通是優勢也是劣勢,帶來了便利也難免被武漢襄陽虹吸,
2、“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為什么對湖北人有這樣的評價?
朋友們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在下佩服。首先聲明,本人是湖北人,但是在當下,這句話絕對不是對湖北人的褒義詞。本人認為,除了朋友們所引用的歷史史料外,愚以為還有下面幾個原因:一,楚人“不服周”,限于篇幅,這個典故就不展開講了,大意就是當年的楚國敢對周天子的權威提出挑戰,也敢于拼搏,這大慨是楚人最牛叉的個性宣言,令天下諸侯刮目相看,
二,湖北屬楚地,歷來不畏強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后來的陳勝吳廣起義地,也曾是楚國,項羽和劉邦逐鹿中原,楚人就是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三,近現代,武昌起義,推翻帝制,創建共和,更是彪炳史冊的千古功勛。四,當下,武漢的城市口號就是:追求卓越,敢為人先,這些個性,積極因素自然勿庸置疑,但是,它卻觸及了保守思維,乃至成了循型守舊者對其嫉妒恨的原因。
3、如何看待湖北?
看到這多湖北佬爭相評論,我作為湖北人也來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一回,但是我說的是不是滿口錦繡,我說的不樂觀的方面。作為一個長年在國外漂泊的湖北人,與同在國外的其他省的人和外國人打交道之余,深深體會到做為一個人,他的氣質和個性對于自己的發展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有了以下見解,不當之處可以隨意開噴,1、湖北的不團結。
這種不團結其實不是本土文化,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中古時代就不說了,就從明初說起。因為湖北人陳友諒給朱元璋造成了足夠的麻煩,以至于明朝建國后朱元璋在湖北殺戮很重,痛恨湖北人給陳友諒的支持,甚至于把陳友諒的兒子流放到朝鮮,把從湖北沔陽出兵占領重慶自立為王的明玉珍的后代全族也流放到了朝鮮半島東部,完全消除湖北人在湖北的存在。
(老朱這事做錯了,這些人把端午節帶到了半島東部,然后把半島東部的一些地名也改成了湖北一樣的名字,關于這種猜測是我個人的觀點,因為半島東部這些名字的出現和端午節以及泡菜出現的時間就是明朝建國初年,不喜歡的可以可以噴我,因為有些人認為這是湖北人的一種恥辱,根本不想說出來。)然后從支持他的江西移民湖北填充人口改變湖北的人口結構,
到了明末左良玉和張獻忠在湖北大戰一場幾乎讓湖北十室九空,只剩下靠近中原的湖北北部還有不少人口,這些人口也是躲戰亂藏在山里生存下來的。清朝初年為了填補張獻忠和清朝在四川的戰亂造成的人口凋零,又從湖北北部的麻城一代遷徙大量人口移民四川,同時也從湖南兩廣移民到四川,而從江西安徽來的移民又為湖北填充人口,說起來一部分四川人才是明朝時候的湖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