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九頭鳥比喻湖北人是不是反映出湖北人與人難以善處呢。這種現象其實各個地方的人都會出現,但湖北人更甚,“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說的就是湖北人,”意思是說湖北人的精明,會算計,尤其是這幾個地方人的厲害,洞庭湖以南謂之湖南,洞庭湖以北謂之湖北,湖南湖北雖只一湖之隔,但社會中對湖南湖北人的評價差異很大。
1、你有沒有接觸過湖北人?湖北人在你印象里怎樣的?為什么?
有一句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說的就是湖北人。指湖北人聰明,難以對付,湖北人自己也有一說:“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三個漢川佬,敵不了一個天門苕。”意思是說湖北人的精明,會算計,尤其是這幾個地方人的厲害,實際上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古時,湖北就是楚文化的發源地,在近代,黃岡是著名的將軍縣,天門是有名的“僑鄉”、“狀元縣”。
2、諸葛亮到底是河南人還是湖北人?
這問題問的,你是要問“諸葛亮到底在哪里躬耕的”吧?諸葛亮是山東人,而躬耕地是在湖北襄陽無疑,前面說是南陽的,這是誤會,劉備去請諸葛亮時,諸葛亮絕不會在河南。而根據歷史記載的他隱居期間的活動和朋友親人的活動分析,那時所謂的“南陽”實則是“襄陽”,這個已經是共識,具體位置就在襄陽的隆中。以下是諸葛亮的活動路線:從出生到15歲,諸葛亮一直都住在瑯琊(山東臨沂),因此諸葛亮的籍貫本身就是山東,
這個大家都沒有疑問。到15歲,叔父諸葛玄調遷到豫章(南昌)當太守,于是全家老小都跟著諸葛亮的叔叔去了豫章(南昌):在南昌住了兩年,朝廷不再讓諸葛玄當豫章的官了,諸葛玄就帶著全家人去荊州投靠劉表,荊州很明顯不是河南的,就在湖北:那么具體是哪里呢?要知道,那時候的“荊州”實際上是一大片地區,類似現在的一個省。
荊州治所就是襄陽,所以這個位置要變動一下:原豫章太守(南昌市委書記)諸葛玄和荊州牧(省委書記)劉表同志關系好,因此諸葛亮就是跟著叔叔去了襄陽,諸葛玄死后,一家老小沒什么收入,不好在繁華地帶呆著,去了偏一點的地方種地。這個地方就是隆中(襄陽隆中):無論從哪方面來說,諸葛亮躬耕的地方,都是在隆中的,根本不是現在的河南南陽。
我們看諸葛亮隱居時的朋友: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統一的,全是襄陽人,而其活動,也均在襄陽,而不是河南。而劉備三顧茅廬去的地方,也應是劉表的勢力范圍,而不能是曹操的地盤,那么諸葛亮為何說自己“躬耕南陽”呢?因為隆中這地方屬于“古南陽”啊!因為在山之南,山南向陽,所以叫南陽,那一大片都是,和現在的“南陽”這座城不是一個概念:當時劉備是沒法去河南請諸葛亮的,他就是去的遠房親戚兼兄弟劉表地盤的隆中。
而南陽在那時是曹操的地盤:放大一點看:劉備帶著人依附于劉表,劉表歡迎他,讓他在襄陽的小角落邊住著,而劉備廣納賢士,后來才招致劉表的懷疑和防備。劉備就是被曹操攆到襄陽的(建安六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不可能再北上曹地去請人,還三顧茅廬,抓住了非往死里揍不可,總而言之,諸葛亮的躬耕地,確系湖北襄陽隆中無疑。
3、你身邊的湖北人怎么樣,好相處嗎?
你身邊的湖北人怎么樣?好相處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可能說得要多一點,洞庭湖以南謂之湖南,洞庭湖以北謂之湖北,湖南湖北雖只一湖之隔,但社會中對湖南湖北人的評價差異很大!“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中將湖北佬與九頭鳥相提并論,這是在當下比較普遍的對湖北人的綜合性評價!在此何謂九頭鳥?九頭鳥,又稱九鳳。
出自神話小說《山海經、楚辭》,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不祥鳥。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因古漢語中“九”和“鬼”音似,所以也叫做鬼鳥,用九頭鳥比喻湖北人是不是反映出湖北人與人難以善處呢?歷史以來,湖北沒有出過有名的商派,但是現代社會中湖北做生意的遍布全國,涉及各個行業,在全國這些省份中,也許只有浙江能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