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的50人,有的連見的機會都沒有。鄭州“七月多雨”是正常的自然現象,這兩天不管新聞聯播還是街頭巷尾防談,大家更多地談論著河南鄭州大暴雨造成的自然災害,給人民群眾造成的財產損失和生命的代價,中央氣象臺講得“七下八上”多雨,是鄭州的實情,震驚全國的2021年“7-20”水淹鄭州事件,究其原因有二。
1、鄭州發洪水,鄉下情況怎么樣?
鄉下應該好很多。暴雨200毫米,相當于20厘米厚的雨水短時針平鋪在每一寸地表上,包括屋頂、水泥瀝青硬化路面以及農田土地上,城市里硬化率高,又沒有田埂約束、水塘緩沖,幾乎所有的雨水都會毫無阻擋地以最快速度匯集到地勢略低處,形成十倍二十倍深度的積水,城市越大,匯集倍率越高——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城市病!雖然城市有下水管道,但是這種封閉的管道有一毛病,就是高地處部分直通下水管道(如屋檐雨漏)的雨水,會在整個封閉的下水管道中產生高壓,短時間內反而影響路面雨水井排水,甚至噴發倒流,加劇低地積水速度!而鄉村整個排水系統幾乎都是開放的(前幾年瞎搞的村莊雨水管道工程除外[捂臉]),一部分雨水會被裸露的土地吸收,大部分會被田埂約束在一塊塊農田中,一般田埂高度都足以約15至20厘米(150至200毫米降雨)地表水,尤其是在夏天農田都急需要用水,排水口基本都處于關閉和半關閉狀態。
加上塘壩和溝渠蓄水,基本都能對付200至300毫米強降雨,但是,農村也不是沒一點問題。農村洪災基本都離不開過境水造孽,包括低洼平原的洪水走廊、大山區山口源頭,以及水庫溢洪區等,除了這些地方,大多數農村即使形成內澇,也就是某一片農田作物沒頂了,村民住宅一般都會自動選擇地勢較高處,形成的“自然村”自然強大無比。
2、你覺得鄭州這個城市怎么樣?
我是廣州人,在鄭州生活三年了,鄭州氣候好,四季分明,干爽少雨,物價低,交通方便,河南人個性豪爽,好打交道,但有兩樣我最不喜歡:1,秋冬季連續的空氣污染,2,幾乎沒有一樣好吃的東西(涼拌菜還行),尤其早餐。記得有一天早上,在路上遇見一失魂落魄南方人,估計走了好遠找了好遠,問我,哪里有吃面的地方,哈哈,我大聲告訴他,鄭州人早上不吃面,你別找了,前面50米馬路對面有早餐店,有豆漿,小米粥,胡辣湯,油餅,水煎包不想吃就餓肚子吧!,
3、一場罕見的洪澇災害,席卷了河南鄭州,為什么這次的暴雨如此之大??
這兩天不管新聞聯播還是街頭巷尾防談,大家更多地談論著河南鄭州大暴雨造成的自然災害,給人民群眾造成的財產損失和生命的代價。特別是鄭州地鐵5號站給人民造成生命與精神的考驗,面對死亡,5號地鐵旅客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高尚品德,值得尊重和贊揚!他們扶老攜幼,為了不淹沒身體,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高尚品格,值得尊重!他們將幼兒和孕婦扶到坐位上站起來,然后緊緊抓緊她們,以免被洪水淹沒。
他們手挽手扶老攜幼,在車箱內互相攙扶,互相鼓勵,想辦法自救,最后砸開窗戶逃生,迎得救愿隊的到來,將死亡降低到最低限度,昨天我還看到這樣一個感人的事跡,一個大哥的妻子也被困在五號地鐵,他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一邊呼救搶險救災,一路直奔5號地鐵站。他連續救出幾個生命垂危的人,最后才找到妻子,這種高尚的品德值得稱贊與尊重!鄭州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給我們時刻提個性。
4、鄭州發生過哪些歷史上的大事?
鄭州歷史上的大事有這么幾件:1、建設鐵路20世紀初,京漢和隴海鐵路以十字交叉型在鄭州動工、興建,向祖國東西南北伸展、輻射,當時,鐵路建設的重大意義尚未為人民所認同,有些地方官員視其為禍水,惟恐避之不及。就當時的政治地位、文化、經濟條件來講,鄭州還是一個小縣城,遠不如開封和洛陽,但是,就地理位置和施工條件而言,汴洛不及鄭州,
這兩條鐵路的交匯點將一個不起眼的縣城變成了河南省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的中心,變成了一個國內國際有影響的城市,并將這個交通、通訊、商貿發達的城市拖向了二十一世紀。2、血染的歷史——二七工人運動20世紀二十年代初,繼“五四”運動后,工人運動洶涌澎湃,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