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來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無論各方面都好于公益二類。第二類是公益類,分公益一類、二類和三類,目前正在推進,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是指出主體職責是提供公益服務或行政輔助,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公共服務機構,像疾控中心、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公立小學和初中、鄉鎮衛生院等,都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1、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有車補嗎?
事業單位有車補,但絕大多數崗位都是實報實銷。行政單位,包括公務員和行政工勤都有車補,公務員公車改革早已到位,從2016年開始,各級公務員(包括基層公務員)均已發放車補,具體標準各地不一,但基本上相差不大。比如,有的地方規定,廳級干部車補上限為1690元,處級干部車補上限為1040元,科級以下干部車補上限為650元,并且,正廳、副廳,正處、副處以及正科、副科之間的車補也有所差距,
就連行政工勤也按科員標準來發放車補。另外,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的參公人員車補標準和公務員標準是一樣的,而參公單位的工勤人員仍然是事業身份,是沒有車補的,事業單位車補也基本改革到位,很多地方,原來配備公車的崗位可參照公務員標準發放,其他崗位實報實銷。不論公益一類還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當前公車改革已基本到位,絕大多數地方采取的措施是實報實銷,也就是憑票據報銷,比如,你打車到其他單位送文件花了20塊錢,那么你就可以向單位報銷這20塊錢的打車費,
當然也有的地方規定了部分事業崗位享受車補的情況,比如,有的地方規定,管理六級以上崗位可參照公務員標準發放車補,或者,原來配備公車的事業單位領導崗位,取消公車后可享受車補。但是,對于廣大普通的事業編干部來說,絕大多數情況還是得據實報銷,事業編混崗是造成車補發放不公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人感覺,憑什么公務員發放車補,事業編不發放車補,因為大家都在一個單位,干的都是一樣的工作,這樣豈不是有失公平,
長遠來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無論各方面都好于公益二類。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是指出主體職責是提供公益服務或行政輔助,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公共服務機構,公益一類事業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全部由財政全額撥款供養;二是主要集中在科教文衛領域。像疾控中心、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公立小學和初中、鄉鎮衛生院等,都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公益一類事業機構是事業單位的主體,除了少部分因為職能相近等原因進行必要的撤并整合外,其余基本不受分類改革影響,在事業單位中屬于風險最小、最穩定、可靠的一類。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是指可由市場配置資源,同時提供部分公益服務的公共服務機構,公益二類一般為差額撥款性質,財政提供部分撥款予以支持,其余由單位自營收費資金補足。
像縣級以上公立醫院、高校、公園、房產交易所、設計院等,基本上都是公益二類,公益二類受改革沖擊比較大,按照經濟效益情況區分,大致呈現三個方向:一、部分經濟效益較差,主要職責是公益服務的,剝離收費或經營職責,改公益一類;經濟效益一般,可以維持單位正常運轉的,保持現狀;經濟效益較好,主要職責是經營或收費的,剝離公益職責改企業。
3、事業單位公益二類公益三類,都有哪些單位?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按照改革統一部署,今年底之前,全部事業單位將完成分類改革。改革具體分三類進行,第一類是行政執法類,按照改革要求,將全部轉行政或剝離行政職責改公益。在此前的黨政機構改革中,行政類事業單位已經完成清理,部分并入行政機關,部分剝離行政職責改公益,今后不再保留行政類事業機構,
執法類事業機構目前沒有統一的改革政策,只是在小范圍試點改革,下一步預料也將全面鋪開改革。第二類是公益類,分公益一類、二類和三類,目前正在推進,第三類是生產經營類,這也是改革的重點,按照改革的要求,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將全部改企,那么,公益類事業機構中,公益一類、二類和三類到底有哪些單位?1、公益一類包括:中小學、聾啞學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考試院、科教所、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科技館,情報所、體彩中心、福彩中心、疾控中心、防疫站、福利院、血戰、救助站、鄉鎮衛生院、法律援助中心、婚姻登記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