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武漢話模樣對應東北話“忽悠”。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要是武漢人說走走...過早去“qu”!說的別扭,聽著也難受,領導歡迎你回來,但是有個前提,只是老板沒說而已,其實也沒必要某些人辭職時,如果老板說過歡迎回來,結果真要回去了老板拒絕而罵老板,說老板騙人、拿客套話糊弄人。
1、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2、武漢話,“去”為什么念“ke(克)”?
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為什么呢?舉個例子,京劇《蘇三起解》中,梅蘭芳大師的唱腔就是: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到大街(jiai)前!為什么不唱大街(jie)前呢?一是為了押韻,二是更能突出女性的柔美!武漢話:“去”為什么讀“ke”?這和武漢的語言環境,地理環境有關系!武漢地處華中,長江與漢江在此交匯,自古就是江南三大名鎮之一,
大江大湖大武漢,碼頭文化是武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話沒有卷舌音,鼻音,這樣的好處是說話精煉,短平快!大江大湖上喊起號子,簡單明了,喊的順口,聽的方便!武漢人打招呼一般都是:您咧過早冒?還冒啊您咧!走走...過早去“ke”!老板來二碗熱干面,一碗算我的!要是武漢人說走走...過早去“qu”!說的別扭,聽著也難受!這就是武漢話的魅力!早些年,東北話“忽悠”隨著春晚流行開來!那武漢話模樣對應東北話“忽悠”?武漢話會有下列詞匯對應:鬧醒晃,鬧眼子,滴滴答,搓白,搓白黨,瞎款,sei咵,等等!這就是了了撇撇的,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武漢話!學會武漢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3、離職時,老板說“以后要回來的話,隨時歡迎”,能信嗎?
老貴告訴你一個鐵的現實:這句話可信度至少占到了八成!——這一點是很多辭職之人想不到的,或者不知道的!你可以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你也可以認為老板這是客套話,但是老鬼告訴你:這句話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一、如果老板根本沒有想著讓你回來,可以有無數的其他語言來支應你!懶得和你說“以后隨時歡迎”!老板的智商、閱歷、水平,不比要辭職的人低!如果內心里面恨不得現在、立刻、馬上讓你走人,
第一,他可以不和你溝通,懶得搭理你,你直接走人就好。第二,頂多祝福你一下、鼓勵你一下,說些其他方面的客套話而已!老板能說的詞兒、話多了去了!他們才不會說出“隨時歡迎回來”這樣的話的!客套話也不是亂說的!請不要低估領導、老板的智商!二、老板能夠說出“隨時可以回來”,背后可能有幾層意思1、無論如何,你在公司期間表現至少“不差”如果是一個各個方面表現不好的員工,老板幾乎不會說出“隨時可以回來”這樣的漂亮話!只有那些工作能力不錯的、表現還可以能夠勝任工作的、不給企業帶來什么負面影響的、能夠在本職工作上還算稱職工作的,才有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一定搞明白了!2、當老板的沒那么“記仇”,除非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的不歡而散!一個員工,只要不是因為在企業中發生了什么矛盾、不愉快或者某些極端情況而辭職的,只是正常的想走了,
那么,老板沒那么記仇的!對于一個老板而言,人員的來來去去很正常的!他們見這些事情太多了!你以為那些老板們會因為某些人離職了,就內心里面過不去?就是記恨這個離職的人?根本不會!你在老板心里沒那么高的地位和重要性的!只要你是一個能夠干好、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就好。沒指望你能多優秀!而且很多企業中的很多崗位,并不需要你多優秀!你走了,企業也沒有傷筋動骨、也不會因為你一個人而產生多大的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