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個增長比例,就算元朝末年人口只有三千萬,那隨便算算,明朝人口最強也得有個三百億啥的。金滿樓清朝人口多還是明朝人口多,這個簡直不用肯定是明朝人口多啊,到嘉慶年后,中國人口更是突破四億大關,基本奠定了中國人口世界第一的地位,而且占到當時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1、辛亥革命期間清朝有多少兵力?當時清朝有多少人口?
清政府自1895年編練新軍起,所有各鎮均采用德國操典,配備新式步槍和火炮,每鎮(師)定員一萬二千五百人,全部新軍兵額計十三萬余人。另有姜桂題、張勛、倪嗣沖等部,均為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剩余的舊巡防營編制的毅軍,裝備不如新軍,全員計四萬余人,共十七萬余人,其中袁世凱所謂的北洋六鎮總計七萬余人。
由于革命爆發后,各省新軍先后獨立,清政府的實際兵力,主要是北洋六鎮、禁衛軍和四萬余人的巡防營,再加上二十鎮、二十三鎮(奉天、吉林),共十三萬九千余人,其編制和主官大致如下圖所示至于人囗,有不同數據。還有一個數據來源于趙文林、謝淑君所著的《中國人口史》,1912年全國人口共計409613891(除西康、綏遠、察哈爾、熱河),
葉劍英十大元帥,共和國36位軍事家(1897~1986)葉劍英,字滄白。1897年4月28日生于廣東省梅縣雁洋堡,1917年入云南講武堂學習,畢業后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27年蔣介石發動-政變后,曾通電反蔣,隨即奔赴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同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發動南昌起義做了重要工作。
隨后又與張太雷、葉挺等領導了廣州起義,任起義隊伍副總指揮,1928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特別班學習。1931年進入中央革0據地,歷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等職,參與指揮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圍剿”戰役,孫中山孫文,南粵先賢,中華民國主要領導人(1866~1925)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
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的影響,向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
1911年10月10日(清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葉挺著名的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1896~1946)葉挺(1896~1946),字希夷,號西平。惠陽縣秋長鎮周田會水樓村人,中國著名的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
1896年出生于廣東惠陽縣,1911年,15歲的葉挺在惠州府立中等專業學校讀書時,就毅然剪掉辮子,義無反顧地響應孫中山反對清王朝封建統治的斗爭。1912年,葉挺考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后進入保定軍官學校,1919年,葉挺投身孫中山領導的三民主主義革命,參加了粵軍,同年參加了中國國民黨。后升任少校參謀、-警衛團營長,
在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時,他率部和全團官兵一起守衛-,英勇反擊數倍于已的叛軍,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離險境。楊一清[明]明朝首輔(1454~1530)楊一清(1454年-1530年),字應寧,號邃庵,謚文襄,漢族,明朝鎮江丹徒(今屬江蘇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學家。楊一清,景泰三年(1452年)誕生于化州州署,化州城人,
明景泰年間,一清父楊景任化州同知,楊景致仕后居州城。一清幼聰穎,7歲能文,以奇童蜚聲四鄉,11歲隨父遷居巴陵,14歲鄉試中解元,18歲中進士,一清歷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戶部、吏部尚書,武英殿、謹身殿、華蓋殿大學士,左柱國,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兩次入閣預機務,后為首輔,官居一品,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