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閔惠芬大師緩慢而凄涼,哭泣,時而憤慨,時而激動...這原本是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一首《苦難的年代》中一段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配樂——“江河水”,1962年,黃海懷將東北民謠“江河水”改編成二胡solo,取得了成功,二胡自誕生以來,獨奏曲“江河水”已經演奏了40多年,成為二胡演奏家的必備曲目之一。
1962年,黃海懷將東北民謠“江河水”改編成二胡 solo,取得了成功。這首歌悲傷而憤怒的旋律就像一聲哭泣,讓人落淚。在1964年拍攝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電影《東方紅》中,一個盲人男性背叛孫女的悲慘場景,伴隨著二胡solo "江河水"的悲涼旋律,深刻展現了舊社會中國人民的悲慘生活。二胡閔惠芬大師
2、音樂名作《 江河水》有著怎樣的創作背景?緩慢而凄涼,哭泣,時而憤慨,時而激動...這原本是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一首《苦難的年代》中一段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配樂——“江河水”。這首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樂曲并非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而是出自《遼南鼓樂》中的一首關勝曲子,據說這種曲牌,原名“江兒水”,早在元明兩朝的南北曲中就已出現。最初是聲樂曲調,后來在昆曲、京劇中用于慶功宴或發兵出征時演唱,曲調悠揚典雅,后被改編成雙管獨奏曲,于1962年在廣州首屆羊城花展首演,受到觀眾好評。黃海懷先生將這首曲子移植到二胡 solo中,并于1963年5月讓他的學生吳淑華參加了“第四屆滬春首屆全國獨奏比賽二胡”,大獲成功,二胡自誕生以來,獨奏曲“江河水”已經演奏了40多年,成為二胡演奏家的必備曲目之一。它的受歡迎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最初的雙管獨奏,許多年輕的音樂愛好者和外國音樂家都把它視為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一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