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收入來源不固定、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的低保家庭,原則上城市按月、農村按季復核。第三十二條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低保對象的年齡、健康狀況、勞動能力以及家庭收入來源等情況對低保家庭實行分類管理,我國的低保分A類、B類和C類三個類別,AC兩類低保對象補貼水平為平均水平上下浮動10%—20%。
1、農村低保共幾類?它們之間差多少錢?
我國的低保分A類、B類和C類三個類別。分類標準主要是根據低保對象的勞動能力、家庭困難原因以及實際生活水平等情況,將低保對象分為較為長期的保障對象(A類)、相對穩定的保障對象(B類)、較為短期的保障對象(C類),A類對象主要是指因主要勞動力亡故、重度殘疾、常年患病等原因造成基本沒有收入來源的特別困難的家庭。
B類對象主要是指因家庭成員因病、殘等原因造成勞動力缺乏、不能外出務工的家庭;因病、因學等原因造成支出負擔沉重,影響基本生活的家庭;生活明顯困難的獨生子女家庭、供養大學生家庭、單親家庭等,C類對象主要是指有勞動力,但因家庭成員出現疾病或其他情況,導致基本生活出現暫時性困難的家庭。對各個類別,家庭困難程度不一樣,當然保障金額也不相同,A類對象是家庭特別的,保障金額也最高,
AC兩類低保對象補貼水平為平均水平上下浮動10%—20%。民政部門嚴格申請、審核、審批程序,規范低保調查、審核、審批責任,制定入戶調查、審核和審批的具體辦法,實行責任到人,嚴禁出現將C類對象定位為A類對象或者將A類對象定位為C類對象的行為,alsjs全額享受和差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第八條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經審查,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條件的家庭,應當區分下列不同情況批準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一)對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又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的城市居民,批準其按照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額享受;(二)對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準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差額享受,
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經審查,對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管理審批機關應當自接到申請人提出申請之日起的30日內辦結審批手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管理審批機關以貨幣形式按月發放;必要時,也可以給付實物。分三類:《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辦法(試行)》民發[2012]220號第二十八條對低保家庭中的下列人員,可以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救助水平,
(一)老年人;(二)未成年人;(三)重度殘疾人;(四)重病患者;(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生活困難人員。第三十二條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低保對象的年齡、健康狀況、勞動能力以及家庭收入來源等情況對低保家庭實行分類管理,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低保家庭成員和其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情況進行分類復核,并根據復核情況及時報請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辦理低保金停發、減發或者增發手續。
低保家庭應當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定期報告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產狀況的變化情況,第三十三條對城市“三無”人員和家庭成員中有重病、重殘人員且收入基本無變化的低保家庭,可每年復核一次。對短期內家庭經濟狀況和家庭成員基本情況相對穩定的低保家庭,可每半年復核一次,對收入來源不固定、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的低保家庭,原則上城市按月、農村按季復核。
alsjs《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國發〔2012〕45號二、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四)加強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動態管理,對已經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救助對象,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強管理服務,定期跟蹤保障對象家庭變化情況,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動態管理機制。
各地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產狀況定期報告制度,并根據報告情況分類、定期開展核查,將不再符合條件的及時退出保障范圍,對于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的“三無人員”,可每年核查一次;對于短期內收入變化不大的家庭,可每半年核查一次;對于收入來源不固定、成員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原則上實行城市按月、農村按季核查(七)加強最低生活保障與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