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縣城都有馬拉松或者半程馬拉松。北京馬拉松、廈門馬拉松、上海馬拉松等等,這些馬拉松名額一票難求,報名中簽率很低,現在幾乎所有一二線城市都有自己的馬拉松,甚至有多個馬拉松,相比較而言廣州馬拉松無論是從報名人數、參賽名額均比前3位相差明顯,盡管廣州馬拉松報名全馬要求有全馬、半馬紀錄,但是并不是嚴格要求正式成績,甚至手機APP的紀錄也算。
1、如何增加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廣州馬拉松,長沙馬拉松的中簽率?
確定論:1提高成績,達標后直通!2對于上海馬拉松,只承認上馬系列賽的成績,上馬系列賽不管啥比賽都報起來,要抽中一個,然后成績達標,直通上馬!3土豪辦法,買慈善名額!概率論:1多報,總有抽中的時候,前提是要有全馬成績,成績和很多賽事的中簽概率掛鉤!2參與贊助商活動,增加抽中贊助商名額的概率!。
我的排名:第一名排名北馬,第二名排名上馬,第三名蘭州,根據2018年全國超過800人以上馬拉松以及相關賽事統計數量為1581場,預估2019年全年會達到1800場,這個是我自己根據那個近年馬拉松賽事增長情況預估的,你可以選擇主觀的信任,然后2018年全國馬拉松累計參賽人數超過580萬,有285個地級市舉辦了馬拉松比賽。
然后下圖是2019年金銀牌賽事情況,下圖是這幾年AB類認證賽事情況。截止2019年7月,中國獲得IAAF標牌的賽事一共有24場,金標賽事分別是北京馬拉松、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廈門馬拉松、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蘭州馬拉松、重慶國際馬拉松賽、廣州馬拉松、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賽、衡水湖國際馬拉松、太原國際馬拉松賽、深圳馬拉松,渣打香港馬拉松,一共12場,銀標賽事分別是杭州馬拉松、大連馬拉松,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一共3場,銅標賽事分別是南昌國際馬拉松、合肥國際馬拉松、無錫馬拉松、武漢馬拉松、歡樂跑中國10公里錦標賽、涼都·六盤水夏季國際馬拉松賽、西昌邛海國際馬拉松賽、常州西太湖國際半程馬拉松、長沙國際馬拉松,一共9場,
然后在國內馬拉松比賽中,最具歷史排名當屬北京馬拉松(1981第一屆)、杭州馬拉松(1987年第一屆)、大連馬拉松(1987年第一屆),但是最具影響力的,除了北馬,2018年排名在前的并非杭州馬拉松以及大連馬拉松,而2017年杭州馬拉松排名還算不錯,排名第三。下圖是2017年一級2018年國內馬拉松最具影響力的排名情況,廣大跑友可供參閱,
這是這兩年變動排名,2017年最具影響力的前三是北馬、廈馬、杭馬,2018年變成北馬、上馬、蘭馬。而有趣的是,在以上排名中,統計的賽事是從300場比賽中選擇的,這些分別是田協認證的A、B類賽事以及入選“2017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Top100的賽事以有的賽事不錯,讓人心心念念的賽事并未納入統計的范疇,所謂金杯銀杯都不如跑友們的口碑,
當然,說歸說,在怎樣,最終前三或者說前五排名,名單都不會超越上述比賽的范疇,這個排名還是很值得參考的。就我自己來說,最具影響力的,就看中簽率,中簽率低的,影響力自然高,那些綜合性因素才能決定一場馬拉松賽事是否有那么多人報名,所以,第一名排名北馬,第二名排名上馬,第三名給蘭州,第一二名我已經連續報名三年,但是都并未中簽,每年報名的人數擺在這里,超越十萬報名人,這個數據足夠表示這兩場賽事的影響力了,沒有那個基礎怎么可能有這么多人扎堆。
自己跑過廣馬和廈馬,坦白說,這兩場賽事是我跑過全馬中,感受最好的賽事,但是依然有吐槽的點,而綜合下來,蘭州的口碑在跑圈中要好一點,所以第三名給與蘭馬,而這場賽事早晚都會去跑的,當然,每個人經歷不一樣,認可的點不一樣,而每個人都不可能每場賽事都經歷,所以,有時候我們的評判標準還是源于自我認知以及自我喜好。
3、國內哪些城市有馬拉松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