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心聲社區”有一份《關于回答員工對“華為科技城”的一些質疑》熱帖,發布者為華為新聞發言人JoyTan,強調“華為科技城”名下所有物業均與華為無關,“未經華為許可而使用華為名義進行城市區域命名或房產開發,是對華為的侵權,我們已致函相關政府部門,希望停止使用‘華為科技城’這一名稱。
1、華為研發整體搬遷東莞松山湖,體現了華為什么樣的戰略部署?
周末有媒體報道稱華為又有2700人的研發中心團隊離開深圳,遷往東莞松山湖基地,而在過去的幾年中,華為逐漸將生產基地撤離了深圳,搬往面積更大同時地價更低的東莞。對于華為遠離深圳的舉動,華為相關人士表示華為將會留在深圳,不會搬遷,昨天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華為公司7月1日正式搬遷,40輛8噸貨車,共60車次,搬遷車輛將往返深圳和東莞松山湖。
7月2日,將有2700人從深圳到東莞松山湖溪流背坡村上班,約有1500輛車(其中大巴70輛),華為相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研發團隊外,此次搬遷還包括一些其他部門的人員。據一位華為人透露,此次搬遷或許是華為擴大發展規模的一部分,據其了解,“華為將不能帶來營收的研發團隊搬遷,將來賺錢的終端部門會搬進總部。
目前坂田的地方不夠用,終端只能在深圳天安云谷租辦公樓辦公,”算上前幾年搬走的生產工廠,這次的研發中心遷往東莞迅速被網友解讀為華為正在逃離深圳,而華為出走的原因也很簡單,過去幾年中深圳的地價漲勢兇猛,即便是華為這樣的公司也撐不住了,生產基地撐不住,員工生活的成本也撐不住。對于華為逃離深圳的說法,新浪科技援引華為相關方面的聲明稱,今年4月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扎根深圳,展望未來”合作協議便已表明華為會留在深圳,不會搬遷,
結合每日經濟新聞中的報道來看,華為所說的不會搬遷指的是總部基地,創始人任正非之前也表態過“深圳有著良好的法制化、市場化環境,在城市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都為華為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支撐。”但是總部之外的生產、研發等部門、機構顯然是不能再適應高房價的深圳了,華為在東莞建設的松山湖基地獲得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與深圳距離只有1個小時左右,
2、為什么華為從深圳遷到東莞?
華為的雙城記——游走于深圳與東莞之間7月2日,40輛8噸卡車、60車次,華為研發等部門的2700名員工搬到東莞松山湖,在7月底和8月底還會有搬遷,分別有3000人和8000人,搬遷貨車有統一的標識——華為搬遷專用車輛。華為搬離深圳,不是“資本出逃”的大問題,只是資本區域選擇優化配置,其實華為的做法,順應著一個趨勢——張瑜(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固收研究主管、首席宏觀分析師)認為,2017年是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的轉折點,為期兩年的資本凈流出轉為資本凈流入。
據國外媒體報道,華為在美國雇用的1200多名員工中有許多已經自動離職;福布斯預測,至今年年底,華為可能會關閉其在美國的業務,華為在與龍崗政府的協調會上,反映的訴求基本就是海外員工的安居落戶等民生問題。中國房價行情網——深圳近一月二手房均價5.6萬元/平方米,近一月租金78.35元/月/平方米,華為所在的龍崗區,其房價達到3.7萬元/平方米;50公里外的東莞,近一月二手房均價1.61萬元/平方米,租金為28.51元/月/平方米,而松山湖所在的大嶺山鎮房價與平均值持平,
兩地車程大約1小時,房價相差大約一半多。華為需要對研發、城市房地產、人員、資金成本等各類成本的增加進行再謀劃了,“華為科技城”后改名“坂雪崗科技城”的籌建所引起的不順遂,僅僅是華為搬遷的原因之一——當年龍崗坂雪崗片區這個地方不斷擠進來各種地產項目,各類商業、住宅開發商,全都打上了華為的標簽,大肆炒作推介,使得龍崗政府通過城市更新、舊城改建來解決華為的訴求這個宏大愿景未能圓滿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