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們先討論一下“洛陽”名稱的由來,洛陽古稱或者別稱。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于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1、洛陽為什么叫洛陽?有什么歷史淵源?
洛陽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于此,夏太康遷都斟,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于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
漢魏以后,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于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文化的讀本,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2、同樣是古都,為什么只有洛陽從來沒有改過名字?
因為洛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首,中國唯一13朝古都,絲綢之路唯一起點,最早的中國,這已經是常識,得到了中國人民的廣泛認可,不需要證明什么!而有個城市,以前自稱六朝古都,但由于經濟發展需要,六朝古都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就改了個名,也以13朝古都自居,自稱絲路起點,對外宣稱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自認為做的天衣無縫,可以瞞天過海,無奈洛陽13朝古都,絲路起點做得太穩,不是造假所能撼動的!!那個偽13朝古都,偽絲綢之路起點就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笑料了!!!。
3、如果河南省下面的的城市名字都改成古代的名字,那么誰的名字好聽又有名呢?
謝謝邀請,必須說你這個想法很有意思,2019年5月,河南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17個省轄市,咱就拿其中一部分城市做個測試,來看看恢復古名,是不是會比今天的名字更好聽。頭一個便是駐馬店,不得不說這個名字太鄉俗了,當年這地界叫啥?汝南郡!這名字誰給起的,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劉邦置汝南郡,因其大部分地域在汝河南岸而得名,系“汝南”專有地名之始,
你瞅瞅,咱大漢開國皇帝給你們起了這么好的名字,打漢朝那時候起,一直用到民國,有啥不好?非得改名叫什么駐馬店?你們是打算發展鄉村旅游業不成?不說了,那是1965年,建立駐馬店專區,轄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輿、新蔡、正陽、確山、泌陽9縣和駐馬店鎮,專員公署駐駐馬店鎮。次一個是周口,這是什么地界?老子的家鄉,袁紹袁術弟兄倆的家鄉,當然也是袁世凱的老家,
戰國末年還曾是楚國的臨時都城,秦王問楚王,你最近到哪溜達去了啊?楚王說俺在周口混呢?感覺一下子就從大王變成了賣勞力的漢子。那么如果改名,周口叫啥好呢?最老實的叫法就是陳州,要不然宛丘(從隋朝到明朝一直是這個名)也不錯,很有文藝范,再一個是三門峽,其實這個倒還好,只是像個旅游景點,不是個城市,原來叫啥呢?陜州!扼守陜西出關門戶,多么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