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需要有人工的開支,造成小黃車公司進一步的這種財務壓力。從時間節點上來看,不是武漢沒有很多大的互聯網公司,而是放眼全國的互聯網公司做到佼佼者的也屈指可數,早期的互聯網公司,小黃車已經破產,然后退押金都排到幾萬人之后去了,把小黃車進行改造,然后送給孩子們,也許產生不了經濟利益,但是其收益將會很大。
1、對于“ofo小黃車”這家公司,你有什么看法?
對于ofo小黃車這家公司,我只能說,它成功是因為它注重發展的速度,它陷入目前的窘境也是因為它太注重發展的速度了。我第一次知道ofo這家公司時,對這家公司的起名真是覺得太驚艷了,ofo三個字母放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自行車,一眼就知道它是個做自行車相關的公司,當然后來知道它是做共享單車的,某種程度來說,是ofo和摩拜定義了共享經濟這個全新的概念。
在ofo和摩拜燒錢拼市場份額的時候,當時我就已經預感到了ofo的失敗,所以我早早就退掉了ofo的押金,然后卸載了ofo的app,因為我當時找ofo的單車,十有八九是壞的,唯一的一個好的,還被人上了私鎖,變成了個人的單車。當時為了拼市場和投放,ofo的單車質量大多有問題,而且它還默許自家單車變成私人單車,用這種方式來制造傳播效果,這一系列行為,短期固然能實現增長,但長期來看,會造成大量的運營成本和浪費,無疑是一種短視行為,
2、武漢20萬輛小黃車“失聯”:大多被占用或破壞,希望盡快找回,你怎么看?
這個問題非常好,我來回答一下。西方世界有一句話叫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但是同樣的這句話用在中國的共享單車行業上,簡直再恰當不過了。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短短的兩三年之間,中國的共享單車,曾經瘋狂到什么樣子,如今又衰落的什么樣子,在共享單車最瘋狂的時候,ofo曾經雄心壯志要稱霸中國市場,甚至一度將市場做到海外,那個時候恨不得中國13億人,人手一輛。
從15年開始瘋狂興趣的瘋狂單車,到現在基本上走到了博弈的尾聲,曾經的ofo摩拜哈羅單車,三強鼎立的局面,如今隨著ofo的逐漸衰敗也漸漸走向了最終的結局。目前武漢市有大約20萬輛單車處于無法聯系的狀態,部分被居民搬到自己家里,還有的被撬掉了鎖,被下掉了座子,被鋸掉了車把,被涂黑的二維碼,然后湖里,各種臭水溝里扔了估計還有上萬輛,
1,資本逐利的本性,最終毀了共享單車。曾經瘋狂的ofo,曾經共享單車市場的第1把交椅,落到今天這部田地不是沒有原因,共享單車在成立之初的確是解決了我們普通人出行最后1公里的問題,但是你知道的,中國資本逐利的本性在共享單車這一個行業暴露無遺。自共享單車在16年集中大爆發以來,光武漢市這一個市場就云集了大概4~5個共享單車品牌,其中以摩拜,小黃車,哈嘍單車等等為主,
但是隨著市場的競爭及淘汰,現在活下來的基本上以摩拜為主,然后就是哈樓單車,小黃車已經基本上看不到多少人騎了。曾經資本大量補貼的燒錢模式,在經過三年的市場絞殺后已經難以為繼,因為生產一輛新自行車的代價是巨大的,單純依靠器型費用不足以支撐巨大的運營成本,哪怕你把1公里漲了5塊錢也無濟于事,第二,以ofo為例的共享單車已逐漸成為城市管理的頑疾和腸梗阻,必須要進行清。
共享單車方便,隨手可以騎,隨地可以停,我們經常走在路上就可以看到,無論是在偏僻小巷,還是在鬧市街區,都堆滿了雜亂無章的共享單車。例如在漢口的同濟醫院門口以及其他一些商場的門口,共享單車極大的占據了人行橫道,并且讓城市管理變得更加的困難,漸漸的我們就會發現共享單車所帶來的交通便利,已經逐步退化,而他帶來的城市管理壓力和交通的很多問題就越來越凸顯。
以ofo小黃車為例,一方面是很多地方看不到車子,而有的地方車子又被扔在下水道,扔在溝里面,雖然有維護人員,經常跨區調動車輛,但是一個區域的車子需求數量是有限的。這些車子造出來之后,因為沒人騎,產生不了后續的這種收益,同時巨大的維護費在延續,要需要有人工的開支,造成小黃車公司進一步的這種財務壓力,目前小黃車已經破產,然后退押金都排到幾萬人之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