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州,宋江哪里叫做刺配,根本就是換一個地方工作。宋江在潯陽樓寫的并不是反詩宋江殺了閻婆惜之后,被刺配到江州,大家不要小瞧宋江,他可以很厲害的人,在哪里都能混的很好,可見,宋江不但不憋屈,還是一個特別能混的人,在哪里都能混的很好,施耐庵筆下的江州在當今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的簡稱叫“潯”。
1、施耐庵筆下的江州究竟在哪里,宋江為何要在潯陽樓題寫反詩?
施耐庵筆下的江州在當今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的簡稱叫“潯”。根據歷史資料,九江市的別稱有:潯陽、柴桑、江州,九江市的歷史秦代時,九江市一帶,秦始皇設九江郡。三國時期,九江郡屬于東吳孫權管轄,并且沿用九江這名稱,西晉時,九江郡分為了若干郡,當時有潯陽郡,到了東晉,潯陽郡改名為江州郡。唐宋時期,江州郡依然沿用,但區域有所擴大,它屬于江南道,
在元朝末年,朱元璋攻下江州,釆用秦代時的稱呼,將江州郡改名為九江府。在辛亥革命之后,廢除府制度,稱為九江縣,建國之后,1980年,九江市升為省轄市,轄潯陽區、廬山區、郊區三區。江州潯陽樓歷史至少已有一千二百年,留下許多名人的筆,唐朝時韋應物曾在潯陽樓作詩:始罷永陽守,復臥潯陽樓。懸檻飄寒雨,危堞侵江流,
而白居易也有接著作詩: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詩中的韋江州就是指韋應物,匡山是指江西廬山。這首詩是白居司擔任江州司馬時所寫,宋江在潯陽樓寫的并不是反詩宋江殺了閻婆惜之后,被刺配到江州。到了江州之后,因為宋江名氣大,有很多義士相助,生活過得不苦,反而很滋潤的有魚有肉有酒,
一次他在潯陽樓喝酒,喝到高興的時候,覺得自己挺有文采,又結合人生的坎坷,便萬分感慨,詩興大發,大筆一揮,抒發一番情懷寫下: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意思說宋江的心是在山東的,但無奈之下被刺配到吳(三國時期,江州屬于東吳孫權管轄),這飄江過海的來到這,真是令人感嘆啊,若待得時日,宋江的志氣能夠舒展,他都敢嘲笑黃巢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黃巢是東漢末年的起義軍頭領,黃巢起義后來被剿滅。這宋江也挺奇怪,挺莫名其妙的,這黃巢起義是偉丈夫行為的呀,因為東漢未年朝廷腐敗,他起義是情理之中,為何黃巢就“不丈夫”了呢?大概是宋江喝多了幾杯酒,飄飄然的忘乎所以,覺得黃巢很愚蠢,起義失敗,而他宋江很聰明,很有魄力,會比黃巢厲害,這詩看起來,文采一般般,畢竟宋江不是李白,喝了酒,靈感泉涌而來。
但是這詩,也就是宋江喝了酒有點自我膨脹,論不上有反動朝廷的半點意思,可偏偏黃文炳想升官,看宋江又很不爽,就說這是反詩。文字這玩意,任人解說的,于是宋江被捉了起來,要問斬,再后來就是梁山一伙劫法場,這黃文炳也被眾好漢活捉之后,成了眾好漢的下酒菜。當今江西省九江市建有潯陽樓,是頗有人氣的景點,這新的潯陽樓是在舊址上建立的,里面有宋江的故事,宋江寫的反詩,還有歷朝歷代的名人寫的詩。
2、宋江在潯陽樓題的是反詩嗎?有沒有冤枉宋江?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宋江題寫的詩詞:“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是自述生平和自我評價:飽讀史書,有學問,有謀略,有志向,按照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做官入仕的要求,自己是應該有大好前程的,但是,自己僅僅是個鄆城小吏,時也?命也?但是很無奈,“恰如猛虎臥荒丘”,也只有“潛伏爪牙忍受”。但更要命的是“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身犯王法,臉上刺字,邊遠發配,命運對自己太不公平,于是宋江狂呼:“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這是要殺人泄憤,
3、宋江為何在《水滸傳》里憋屈至極?宋江為何殺死了高俅的弟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大家不要小瞧宋江,他可以很厲害的人,在哪里都能混的很好,第一,在老家眾望所歸,雖然因為科舉考試不行,宋江只是個吏,也就是山東何澤縣縣委秘書,但還是有一定實權的,關鍵是,他在老家正式眾望所歸,人人都說他好。后來閻婆因為女兒被殺,當街扭送宋江,傍邊明明有很多差役,都能讓宋江跑了,為什么這樣?宋江有錢是一方面,但有錢的財主多呢,關鍵還是他會混,能夠搞定當地黑白兩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