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40多種抗艾滋病病毒藥物,加上民眾對于艾滋病基本知識的了解,不再像以前那樣歧視艾滋病,艾滋病的治愈是早晚的問題,艾滋病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那還是零幾年,那時候才畢業不久,那個時候艾滋病病人很少,一年很難見到一兩個住院病人,當時也沒有專門的艾滋病病房,對于艾滋病的一些知識也相對缺乏更別說一些治療藥物和措施等等,當時的艾滋病患者往往住進來都特別嚴重加上沒有單獨的病房,往往放在走廊的盡頭,加上家屬的放棄、醫務人員的恐懼,艾滋病患者晚期都比較凄慘,曾經有一些老資歷的醫生開玩笑有護工去開水房打開水,路過病床發現病人周圍有蚊子在飛,走進一看原來病人已經去世了。
1、你身邊有得艾滋病的嗎?他們的心態是怎樣的?
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傳染病患者較普通人多一些,基于工作數據,我們醫院年均艾滋病新報病例16例左右(還有其他醫院先診和已報病例10例左右)他們的心態要分年齡、性別、婚姻狀態、有無孩子而體現不一樣的狀態。一位是剛從街道退休的老員工,因退休無聊,去泰國旅游,受不住誘惑,在紅燈區玩了一次,回來后一段時間,反復發燒,腹瀉,最后篩查HIV陽性,看著一個老頭在我們科關著門在里面哭的稀里嘩啦,心里說真的沒有同情,為老不尊,見得多了,不過年紀也過60歲了,不像小年輕才10多20歲那么煎,
告知定時電話回訪,需要藥物去傳染病醫院領取。一位是20多歲快遞小哥,因經常光顧城中村的某些店(有一條街全是這些),來院檢查中招,詢問時,反應慢,可能沒緩過來(一般初檢后告知來院再抽血送檢市中心確診期間才是最煎熬的),說沒有女朋友,問我們他還能活多久,說要回老家看看爸媽(以為快死的節奏),開導他,如果真要回去,記得去當地專科醫院拿藥檢查,
這例涉及比較多,女方因懷孕(9周?)建卡抽血,發現中招,電話詢問家庭情況,得知有丈夫和孩子,一并帶來篩查,檢查結果,男方陽性,孩子沒事,腹中孩子因未滿3月可做阻斷治療生健康寶寶,但是男女雙方考慮未來,決定打掉孩子,也是沒有大吵大鬧,男方特別想抽煙被制止。有一例特別奇葩,夫妻雙方抱著孩子來急診兒科說反復發燒幫他們查一下是不是有艾滋病,因一直發燒無法抽血檢查,只能先做保守治療,退燒后再檢,就過了3周了,最后檢查還是中了,一家三口,寶寶沒有保護好,3次來院,夫妻兩人都是一直冒汗,
所見的患者都是初期癥狀或無癥狀,嚴重的一個都沒見過,要么說明現在醫院篩查,介入及時,初期在綜合醫院篩查出來后,統一去??漆t院治療和拿藥。要么后期患者意識到癥狀也無治療意愿(癮君子,失足婦女類的人群)現在最嚴峻的問題不是發現艾滋病,而是這些患者的治療非強制性,個人隱私保密,社會流動性大,無法減少交差感染和惡意傳播的行為,只能靠患者自我約束(以防想不開,禍亂社會的不良影響,定期電話回訪,心理開導)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謝謝!,
2、患上艾滋病的人是什么樣子的?
一開始我并不知道他是艾滋病患者,認識四個月之后他就去世了,享年28歲,留下父母和妻兒。后來遇見他的媽媽,是她告訴我說他已經死了幾個月了,當時我非常震驚,問他是怎么死的,他媽媽說是患病了,是艾滋病,因為他染上了艾滋病,沒得治。他叫吉寶吉初,大概是這個名字,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個彝族小伙,我認識他的時候他28歲,那時我29歲,所以他還喊我大哥,認識他是因為他和他的媽媽來我家里幫我干活,
我家是養蠶大戶,每一季蠶都要請四五個工人幫忙,那個小伙子和他的媽媽就來我家里干活,每天負責摘桑葉,天亮就去地里,除了吃飯時間,一直忙到天黑,能掙五六百元。他個子很高很瘦,騎個摩托車看著很瀟灑,但是干活不行,我們一開始以為是他還沒適應這個工作才動作慢,但是后來明白了,他是病了很嚴重,生命垂危。他的媽媽很努力的干活,就想多掙錢,我們都說她干活太厲害,
后來才知道他媽媽那么拼命掙錢全是為了他,希望他能多活一段時間。他來到我家干活的第二天早晨咳嗽很厲害,佝僂著身子看他在發抖,看著像是生病了,我給他一杯開水,給了他一些感冒藥,叫他趕快吃下去,喝點開水緩緩,他說不用了,他不是感冒,老毛病了,需要去鎮上打針才會好,我并不知道他是病犯了,以為他就是重感冒,才把家里的感冒藥給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