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從1951年起安慶黃梅戲是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及一大批黃梅戲著名演員,先后在安慶市民眾劇院、勝利劇院開始上演大型古裝黃梅戲,例如,《天仙配》、《牛郎織女》等。我是安慶市人,本人認為安慶黃梅戲劇院比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更專業,其理由如下。
1、黃梅人會唱黃梅戲嗎?不會安慶話怎么唱黃梅戲啊?
歌曲,戲典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喜歡的唱歌和戲典的人,不管你是哪里人,都會哼幾首,特別是老一輩上了年齡的老年人,大多數都會唱幾句黃梅戲,但不一定是黃梅人喜歡,全國各地都喜歡唱,包括我也愛聽愛看,特別是我父母她們最喜歡唱,黃梅戲,天仙配,還有那個時侯的《木桂英掛帥》等戲曲,我對湖北大鼓也著迷,老一點的流行歌曲也喜歡,但我并不是黃梅人哦!。
2、大家覺得安慶黃梅戲劇院和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相比,哪個更專業些?
我是安慶市人,本人認為安慶黃梅戲劇院比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更專業,其理由如下:1,黃梅戲原名黃梅調、采茶戲,是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以黃梅采茶調為主的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其中一支東移到以安慶市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用當地語音歌唱,被稱為“懷腔“,這就是黃梅戲的前身。2,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黃梅戲逐漸職業化,并從農村草臺走上了城市舞臺,
到新中國成立后,黃梅戲迅速發展,從流行安慶市的民間小戲,一躍而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3,從1951年起安慶黃梅戲是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及一大批黃梅戲著名演員,先后在安慶市民眾劇院、勝利劇院開始上演大型古裝黃梅戲,例如,《天仙配》、《牛郎織女》等,4,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在1953年開始建立,省里把安慶市一些著名的演員嚴鳳英、王少舫等人調到合肥,充實省團的實力。
5,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原來的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已經離世了,而馬蘭自從嫁給余秋雨后,再也不登上黃梅戲舞臺,至于吳瓊早己飛到北京去發展個人的特長,而在安慶市的韓再芬仍然堅守崗位。6,為了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加品牌效應,2005年底,安慶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安慶市黃梅戲三團,安慶市黃梅戲二團更名為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著名表演藝術家、中國劇協副主席韓再芬出任劇院院長,
3、黃梅戲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發源地是安徽安慶還是湖北黃梅?
黃梅戲起源湖北黃梅縣的黃梅調!由于黃梅縣當地以前常遭澇災,人民流離失所。一部分人外出逃荒,這種調式也就被帶到了安徽一些地方,由于是臨近縣份的小調,在安徽安慶一帶就流傳開來,并被發揚光大,這好像是緬甸的玉石原料,被中國加工成藝術品上市一個道理。流行于安徽安慶,在藝術上有了進一步的深化與提升,成為了一個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