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共享單車公司始終無法找到可以“造血”的模式,錢燒完了,新鮮感過了,它們就死了。我記得以前我也用過ofo小黃車共享單車,記得是我交了98還是99元的押金,時間長了有點記不住了,記得這好像是幾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武漢市的街頭,小黃車的共享單車數量還是比較多的,結果突然網上就報道出小黃車要倒閉了。
1、那些倒閉的共享單車,押金哪去了?
我以前也經常使用共享單車,但是很多工廠單車慢慢慢慢的就在市場上退去了,自己的經營不善或者資金方面的問題,倒閉了。目前市場上比較主流的是摩拜單車,我也經常騎行過,我感覺是市場上比較好用的,而且車輛比較多的共享單車了,那么共享單車的押金去哪里了呢?我記得以前我也用過ofo小黃車共享單車,記得是我交了98還是99元的押金,時間長了有點記不住了,記得這好像是幾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武漢市的街頭,小黃車的共享單車數量還是比較多的,結果突然網上就報道出小黃車要倒閉了。
我也立即下載了小黃車的APP,試著按照網上的教程申請退押金,結果一開始還找不到退押金的入口,嘗試了各種辦法,申請退押金,都沒有成功,最后記得好像是成功辦理的手續,好像是要排隊,但是最后一直都沒有排隊成功。網上就開始報道,說很多人跑到北京的小黃車總部去辦理退押金,結果也是沒有退成功,時間又過去了這么久,對小黃車的這個押金早就已經不報指望了。
我相信全國還有很多人,也有這個押金沒有退的,都已經不報指望了,畢竟這個錢也不是很多,很多人都懶得再去處理了,那么問題就來了,這個錢到哪里去了?押金到哪里去了?我想可能被他們公司給員工發工資了,或者是成為老板個人財產了,當然,這些都只是猜測知道這筆錢到底去哪里了?反正我只知道這個錢是要不回來了。這只小黃車的一個案例,共享單車公司倒閉的應該也不止這一家,肯定還有其他的公司,
2、共享單車收取的押金都到了哪?
打一個比方,在深圳投入3萬輛共享單車,每部單車成本1000元足夠了,共需要3000萬元資本。但是這個錢可以和單車零配件商談好欠款,畢竟有那么大量,然后每部單車平均收押金150元,收押金450萬。把押金繼續投入運營,取得風投,每部單車平均一天利用率5個小時有吧,那么一部單車收租金10元,3萬部就是每天30萬元,一個月900萬元。
3、共享單車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現在一個一個倒下,我們該如何拯救共享單車?
謝謝邀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這句話來形容2016年底忽然火爆的共享單車市場是在確切不過的,當時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將近1900萬,2017-2018年間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達到5000萬,全國共享單車的應用軟件(APP)共有30多個。從2016年到2018年,市場上共創立70多家共享單車公司,向市場投放2300多萬輛單車,累計融資額超過260億人民幣,
然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到2018年底共享單車漸成茍延殘喘之事。共享單車的兩大領軍團隊:ofo和摩拜,前一個斷了資金鏈后,從公眾號賣蜂蜜,到聯手理財平臺將用戶押金變為理財產品,一直在行差踏錯撈偏門;后一個被美團收購,卻始終處于虧損狀態,成為美團的“包袱”,更多的共享單車公司始終無法找到可以“造血”的模式,錢燒完了,新鮮感過了,它們就死了。
現在望著城市郊區堆積如山破殘不堪的共享單車,會發現那些曾經的創新風口行業并非真正的創新行業,而只是趕上投資圈的熱錢,那我們該如何拯救一個個倒下的共享單車呢?整合企業資源與規模,將尚有實力的公司整合起來,加強共享單車的運營管理,控制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將原本市場的無序性變成有序進行。嚴格挑選投資合作伙伴,擠掉快錢泡沫,讓資本真正運行在企業有序良性的發展上;對共享單車重新制定行業規范與準入門檻;在重新運作新的共享單車的同時做好市面上老車的更新與替換;在共享單車提供便利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到規范性,重新調整共享單車公司與承租共享單車人的協議關系,對違約亂停亂放,毀損偷盜加強懲治力度,真正做到便利最后一公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