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時有很多人都在討論鄒平、齊河、禹城和萊蕪劃歸濟南的問題,我當時也說過,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是做大省會萊蕪肯定是首選,萊蕪是地級市,整體把萊蕪劃歸濟南管轄不存在紛爭,但是鄒平、齊河和禹城就不一樣了,它們還牽扯到濱州和德州,遠遠要比萊蕪劃濟南復雜的多今天,萊蕪已經屬于濟南了,這也驗證了我所說的。
1、萊蕪劃到濟南后有什么影響?
萊蕪由縣劃為縣級市,由縣級市升級為地級市,再由地級市直接上升到省會層面,在全山東獨一無二。萊蕪劃歸濟南管轄,對普通百姓來說短期內可能感覺不到什么,但從長遠來講會有很多利好,很多人感覺這次行政區劃不合理,但國家都已經批復了,肯定是經過了深層次的研究考察,也肯定有其必要性。我們不要過多去說什么,跟著濟南好不好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我相信再過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萊蕪人民都會對濟南有一個新的認識,也會對濟南有更深的認同感,
記得當時有很多人都在討論鄒平、齊河、禹城和萊蕪劃歸濟南的問題,我當時也說過,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是做大省會萊蕪肯定是首選,萊蕪是地級市,整體把萊蕪劃歸濟南管轄不存在紛爭,但是鄒平、齊河和禹城就不一樣了,它們還牽扯到濱州和德州,遠遠要比萊蕪劃濟南復雜的多今天,萊蕪已經屬于濟南了,這也驗證了我所說的。鄒平、齊河和禹城還有希望成為做大省會的籌碼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時間問題罷了,目前,即使萊蕪劃到濟南無論是區劃面積還是GDP總量也還是不及青島,做大省會、提升省會首位度也只是剛剛開始而已,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濟南和萊蕪離得比泰安都遠,萊蕪撤市設區真的合理嗎?
萊蕪變為濟南的一個區,原來的地級市不復存在,變成了萊蕪區和鋼城區,兩個正處級單位。中級人民法院也變成了萊蕪區人民法院,這才是微妙之處。一個城市如果是地級市,它的權力還是比較大的,地級市和省會城市沒有本質的區別。一個發展好的地級市,有可能超越省會城市,而縣級市,和地級市的區是平級單位。所以如果泰安市降級變成區,相信廣大的泰安人民不一定同意,
而且泰安的歷史比濟南悠久,泰安的城市也比較有特色。所以如果濟南合談合并了,應該是合并為泰安市,省會先到岱岳區,或者徂徠區,泰安人很有骨氣,從歷史上,作為泰安府的時候,曾經管轄過濟南地區土地,內心自我認同程度更高,而且有輝煌的大汶口,文明和舉世聞名的泰山,濟南有的,泰安都有,泰安也有泉城區域,還有溫泉,
3、萊蕪人到濟南這么遠,方言又不同,風俗也不同,能融入進去嗎?
這個問題我回答一下,我是萊蕪人,親身經歷了萊蕪劃入歸濟南市。提問中所說路程這么遠,方言不同,風俗不同,能融入嗎?對此我有不同看法:1、萊蕪、濟南地緣相近,風俗民情相通:①、我認為萊蕪東到濟南只有90千米,一個小時車程,不算遠,②、方言差別不大。我去濟南出發,與濟南當地人交流沒發現有交流障礙,要強調差別,萊蕪西北和東南語音也有差別,但都不是大問題。
萊蕪屬魯中地區,也屬魯冀北方語系,河北南部滄州一帶與山東語音也能順利溝通,無大差別,何況濟南與萊蕪屬于鄰居,更能較好的溝通,③、風俗也差不多,沒大的反差。2、歷史上萊蕪曾多次歸屬過濟南,萊蕪古稱嬴、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近代以來,萊蕪曾兩度歸屬濟南,分別是:1914年屬濟南道,11年后劃歸泰安道;建國后,萊蕪于1958年屬濟南市,三年后又劃歸泰安地區,
3、2019年1月9日萊蕪歸入濟南市,原萊蕪市撤銷,原萊蕪市轄萊城區(改為萊蕪區)和鋼城區劃歸濟南市。2019年1月9日下午3時,山東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省政府秘書長申長友介紹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調整有關情況,從發布會上獲悉,根據國務院批復,濟南、萊蕪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撤銷地級萊蕪市,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管理。
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4、申長友介紹,濟南和萊蕪地緣相近、人脈相親、文化相連,這次區劃調整是濟南、萊蕪發展史上一次重大機遇。推動區劃調整,就是要發揮濟南、萊蕪的比較優勢,通過一體規劃建設、科學分工協作,促進資源優化整合,形成發展合力,實現區域競爭力整體提升。